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凡芳伟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不仅需要向学生灌输语文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可以深层次广泛了解语文知识,增加学习的兴趣,以此促进教学进度,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教学 语文思维 教学进度
现代应试教育中,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高考巨大的压力,学习任务繁重,在语文学习上更多的停留在表面的学习而未能更深的思考。高中老师在语文教学上,受以升学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影响,更多的老师是进行“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导学生。人的思维能力是具有极大发掘潜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具有极大意义。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许多高中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开始改变以往的单一灌输方式,开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启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思考创新之门,逐步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
一、语文思维及其特点
思维是人脑对外界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通过对记忆中储存的表象,通过概括和推理预见将来可能发生的事件,发现原来未曾发现的东西。语文思维是指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的讯息,及时进行思考、探究,并结合实际给出自己的见解,并且可以适当有度的进行创新。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劣等的教师只是奉送真理、而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就指出教师的职责不只是向学生灌输、传授知识,让学生弄懂并记住前人的经验和结论,而且要教会学生思考,交给学生一把探求真理、认识世界的钥匙。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针对学生在语文知识的探知,吸收上更进一步的理解、提升。
思维能力综合了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为一体,进行深度的总结,是一系列人脑活动后的产物,在某种意义上其代表着思考者得智力水平,但是这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提高的。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能力锻炼,师生要多方交流,不断地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加工,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使思维主体的意识不断优化,不断地在聚合、发散、聚合的碰撞过程中推向高潮和深处。由此可看出语文思维的几个特点:
1.交流性
师生在课堂上针对某些语文知识会进行不断地交流探讨,思维能力最终会通过语言或文字的形式在师生间进行讯息的交换,其中可能一致、互补,或者存在分歧,但是最终会使得思维不断调整,得到最优解。思维的交流性,会使学生深入挖掘知识,使其具体形象,思考的空间更为广阔,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再狭隘,是非判断能力会有所提高,
2.广泛性
人的想象能力是天马行空的,同样,语文思维的另一特点就是广泛。在语文教学生,由于文化知识的渊博,教育形式的多样,会引起各种不同的思考反馈。古今中外,社会、家庭、学校、理想、道德、情操、伦理、政治、经济、法律、美学……凡语文教学中所涉及的东西,几乎无所不包。由此,不同的学生会碰撞出不同的火花,教师需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实事求是的进行分析,敢于接受部分创新思维。
3.渗透性
语文课堂从来都是一个智慧火花迸发的地方,教学内容一般都有较强的语言美、结构美、形象美、意境美。所以,当教师以真挚热烈的情感指导学生分析、比较、理解、消化和欣赏文章时,思维的形式正悄悄地渗透进了学生的心灵之中,就如蒙蒙春雨,在春意融融的美景之中,丝丝入土,滋润着花草树木。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文思维的意义
现代应试教育出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过于依赖书本,没有创造性,只是接收知识,而不能将知识及时吸收转换为自身的能量。在毕业之后,步入社会之时,往往不能有效运用到学习到的知识。
现在的很多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只是单纯的应付,真正发自内心的去学习思考的极少,而这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语文思维的培养在教育改革上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也是大势所趋。而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可以改善一味灌输的形式教育,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了解语文,喜欢语文。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总结能力、判断能力等,不断调整改善自身。这是书本上所没有,而在人生旅途中极为重要的。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文思维的途径
1.教师秉持积极态度培养学生语文思维
高中阶段学生们伴随着各科繁重的学习任务,承受着很大的学习压力来学习语文这门课程,这就为语文思维的培养添加了许多的障碍。尽管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是广大高中语文教师也应坚持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一旦老师保持着饱满的情绪,积极的态度开始语文课堂的教学,学生自然而然会容易被带动进去,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思维敏捷能力加以培养,使得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更为高效。
2.注意学生个人心理,因材施教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状态也各有差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思维心理和思维特点。升入高中前后,学生的思维发展进入了青春初期或学龄晚期的阶段。他们的心理特征渐渐从活跃的开放期转入闭锁期。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很少举手发言,听课的习惯发生了明显变化,对于教师的泛泛讲读和繁琐分析常常不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合适引导与开启,因材施教,争取使更多的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3.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高中语文已不仅仅是语言、句式上的教育与引导,其深度与广度也逐渐开始加深,这就迫使教师在学生思维拓展时,在广度上进行延伸,深度上进行挖掘。采取有效措施来激励学生远大的学习志向,不仅要博古通今,更要学贯中西,从而使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越来越大的课外积累量,使得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再局限于狭隘和死板,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也不会片面;使他们善于寻求事物之根本,挖掘事物之本质,不单单停留在表面,杜绝肤浅与平庸。
4.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质疑
只要有思考的地方,就存在分歧与质疑,高中语文课堂更是如此。语文思维深刻性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就强调字斟句酌,从而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好习惯以及坚定不移的好态度,使学生具有追根寻底的良好学习意识。同时,在思维培养上更要大胆创新,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上。
参考文献:
[1]黄荣.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2]姚民治.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社会科学韩文版),2010.
[3]卫灿金.积极进行语文思维培育的教改实验[J].语文教学通讯,1995.
[4]杨青山.谈语文思维训练[J].技术与市场,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13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