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乐
摘要:当前,中国社会全面进入了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的大众化阶段,在给广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几率的同时,也使他们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解决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心里障碍,现在已经成为各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心理 问题 对策
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和难就业逐渐发展为社会的焦点、热点和难点,甚至出现了“大学生就业的冬天”,这一现象的发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作为高校,一定要积极探索新的途径,研究新的办法努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1.对现如今就业形势的焦虑心理
因为受社会舆论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多在校学生并不看好自己将来的就业形势,既想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又担心自己在求职的过程中遭受挫折,因而就产生一种焦虑心理,时常感觉到无所适从、内心烦闷、情绪低落,甚至茶不思、饭不想、夜难寐,一想到将来的就业问题就忧心重重,对求职也表现的并不是那么积极。
2.不敢积极争取的自卑心理
有些学生心理素质不够强大,对自己缺乏自信,过于低估自身水平,性格比较胆小,害怕自己在求职道路上受到挫折,总是认为别人都比自己强,没有对自己作出正确评价和正确认识,在这种自卑心理的作用下,不敢积极参与挑战、参与竞争。
3.盲目自大的自负心理
这一类学生跟上一类学生正好相反,他们不但不自卑,反而过于自信,甚至有些自大和自负,高估了自已的真实水平,容易在求职过程表现出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不良现象,因此频频在求职道路上受挫和失败。
4.眼高手低的攀比心理和虚荣心理
一部分毕业生在求职道路上,并没有认清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到自己的专业要求、能力水平以及兴趣爱好,而是一味的将眼光放在福利待遇好的知名企业的知名位置,想做到一步到位,天真的以为这样能够吸引老同学的眼球,使他们产生崇拜心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殊不知,知名企业并不需要学历高能力少的应届毕业生,因此,往往这一类学生在求职路上受到的打击最大。
5.扎堆崇尚大城市的从重心理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成为大学生扎堆发展的主要阵地,很多学生天真的以为,这些城市遍地是黄金,到处是财富,因此,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既不考虑自身因素,也不管是不是专业对口,都一股脑的涌进大城市,期待发现黄金机遇,造成了小城市人才资源匮乏,大城市外来人口过剩的现象。
6.对家庭和社会的依赖心理
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80后、90后,出生并成长于改革开放下的新中国、新社会,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父母眼中的心肝宝贝,在社会上是祖国的花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会各界给予的关心和呵护。因此,养成了一部分学生依赖家庭和社会的不良心理状态,他们没有想到怎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和工作的要求,而是寄希望于父母和家人的帮助,期望家人能给自己提供便利的条件,动用社会关系,给自己安排一个较好的工作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过于夸大金钱的力量,忽视知识水平和技能的重要性。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
1.主观因素
首先,大学生产生依赖心理的根本原因是缺乏自信,缺乏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的信念,在就业过程中,部分学生不能主动积极的参与竞争,甚至不敢向用人单位递交自己的简历,一味的依赖于家人帮助自己托关系、找门路,在家里坐享其成,这种依赖心理如果不在大学期间很好的解决,那么,当学生步入社会以后,这将成为阻碍他们向前发展的绊脚石。
其次,有些学生因为家境贫寒,自我感觉经济条件差,处处矮人一截,形成自卑心理,还有的认为自己成绩不好,上的也不是名牌大学,甚至有些学生因为自己的长相问题深深自卑,这些都是由学生个人主观认识上的误差所致。
最后,毕业前,学生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无法预期自己的就业前景,容易产生不安全感,也不能客观、冷静的分析问题,情绪容易激动,这些都是焦虑心理产生的根源,使得毕业生感觉到身上好像背负了来自于家长、老师和社会的种种压力,思维不能清醒、有条例的回答面试主考官提出的问题,造成求职失败,这样就造成了毕业生求职道路上的恶性循环,越是失败就越是焦虑,越是焦虑就越容易导致失败。
2.客观因素
首先,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日渐庞大,就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客观原因包括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应届毕业生规模也越来越大,成逐年递增的趋势。这一现象给大学毕业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其次,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应当立足于社会的需求,应该以社会发展的相对稳定为基础,但是显然我国的很多高等院校并没有做好这一点,往往热门专业输送的人才供大于求,冷门专业人才供小于求,导致了人才供应的不平衡现象,造成了很多热门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面对激烈的竞争,导致学生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最后,学校对于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目前很多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学校中设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就业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很多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很好的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然而,有些学校并不却注重对毕业生进行指导,只是简单的传递一些就业信息或者仅提供给学生以就业服务机构的名称,没有真正关注到毕业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无法指导学生克服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三、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几点对策
1.组建心理咨询中心
在学校由心理咨询专家组成心理咨询中心,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或者对某些不明确自己未来的学生,利用心理课程给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心理测试,让学生从自己对自己的调查中发现,比较适合自己的职业倾向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2.帮助学生学会一定的心理知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帮助学生学会一定的心理知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能够运用心理知识进行自我调适。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就必须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将来的就业模式和就业倾向,这样学生即使在遭遇挫折以后,也能依靠较强的心理素质,进行自我调适,很快走出失败的阴影,例如在求职受挫之后,迅速转移注意力,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活动或运动中,减少对求职失败这件事的重复性自我暗示,利用其他活动或运动逐渐淡忘影响自己情绪的事情。
3.加强团体辅导
利用团体辅导的手段,针对在广大毕业生中出现的自卑感、依赖感、焦躁感以及嫉妒心理、攀比心理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和指导,不但节约时间,针对面较广,而且容易在很多学生中产生共鸣,让他们的思想在“共振效应”下进行反思,增进互助交流,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和压力,使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也可以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不同的心理问题,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们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学毕业生们在小组内充分展开讨论,集思广益、扬长避短,更容易发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也使学生明白了与人交流、与人相处的重要性。
4.发挥学校的就业指导作用
首先,学生大一入学开始,就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就业指导,让学生在求学的全程中都能感受到来自于学校和老师的关怀,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认清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和就业状况,养成良好的就业心态,克服一系列的就业心理问题。在学生大一、大二的时候就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分析,正确的认识自我,到底什么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想要得到的,或者想要完成的目标,从低年级就开始设计规划自己的未来,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到了大三、大四的时候,大部分学生的自我认识已经完成,也对迎接未来、迎接挑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此时,教师就要开始引导学生了解社会需求,了解国家总体的发展方向,使学生将自己对未来的规划与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想适应,更加全面清晰的认清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增加学生之间进行人际关系交往的锻炼,提高学生将来迅速适应社会、适应岗位的能力。为社会输入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端人才。
其次,利用发达的网络技术,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指导。在信息化和网络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大、更广阔的就业发展前景。例如,在学校内建立大学生的就业信息库,与全国各个院校、企业、研究单位、事业单位等建立联络系统,还可以与就业人才市场等部分进行对接和联网,为学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就业机会。甚至可以利用网络这个万能平台,让学生与用人单位在网上进行笔试、面试以及签约等过程,使得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不必再整天东奔西跑的到处找工作,既耗费体力,又耽误时间。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仅是学生本人的问题,已经发展成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如今的大学生在择业、就业的过程中面临社会的种种压力,难免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和不良心理问题,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来说,积极思考,努力创新,想尽办法解决大学生在面临毕业情况时所产生的一些列心理问题,使每位学生都能正确择业、顺利就业,让家长放心,让社会安心,已渐渐成为高校和高校教师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刘春雷,李敏.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引发的社会不和谐因素[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9,(01).
[2]王季桃.对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探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04).
[3]倪钢,林伟英,周海英.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新西部,2009,(04).
[4]朱秀珍,陈新添,王相林.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6,(10).
[5]刘中亮.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调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04).
[6]李会勤.就业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9,(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14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