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化学教学的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海伯

  摘要:教学方法不能因教材通用而到处千篇一律,必须要适应青少年需要,保护和促进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动机、健康的身心发展。化学教学实践得知,要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很有必要考虑化学教学方法中的五个问题。
  关键词:化学教学 存在问题 教学方法
  
  一、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任何好的教学方法没有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都是很难奏效的。启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很多,从教书育人和化学教学来看,主要应抓好以下三点:第一,用爱国主义思想去教育学生。其主要方法是把化学学习跟新世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密切地结合起来,深刻阐明化学知识与化工产品在祖国建设、国防事业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的重大作用。第二,用化学家等化学战线上的伟大人物的艰苦奋斗事迹和卓越贡献去教育学生。例如,讲元素周期律时就可介绍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讲火药时就可在介绍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后,再介绍诺贝尔的巨大贡献。第三,培养自觉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出现在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的时候。为此,教师要把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放在首位。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可扬化学之“长”(实验)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讲授催化剂的概念和作用时,可用三支试管分别加人少量二氧化锰、氯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请三位同学到讲台前演示,并给三支试管同时加热,待一会儿各用带有火星的木条检验,把木条插入盛有二氧化锰试管中,无变化;把木条插入盛有氯酸钾的试管里,有弱的火焰;把木条插入盛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试管里,火星立刻放出明亮的火焰,燃烧起来了。诱人的现象激起了每个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时,教师问:“这是为什么呢?使木条复燃的气体是什么气体?二氧化锰本身受热不产生氧气,为什么氯酸钾加少量二氧化锰后能迅速产生氧气呢?”学生的思维、记忆、想象顿时活跃起来。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学生这时会有一种非常的感受和乐趣。
  二、运用多样化的化学教学法
  复杂的教学过程,不能简单地利用一种或二种教学方法,而要考虑到刺激、组织、检查学生学习认识活动等多种方法的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历史上形成的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全盘否定,各有其长、各有其适应性,应当加以提高和改进。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育对象都在不断变化,教学方法也应当不断改革、创新,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适应培养目标的需要。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时,注意不应单纯地追求方法的多样化,而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学生认知水平恰当地选择一种结合使用各种方法的最好形式,在较短时间内以最佳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个别教学法和电化教学法已运用到了化学教学中。个别教学法如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主要优点是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展个性。电化教学法主要特点是现代化教育技术与教学过程的密切结合;由于电化教学本身具有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所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直觉感知,易于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化学科学知识水平
  1.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这两大知识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在初中化学中的重要性,教学要求分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四个层次。
  2.对化学计算要求的层次是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液等方面的基本计算。
  3.对化学实验的要求分为练习、初步学会两个层次,在教学中我认真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对于学生实验,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的机会。
  四、化学科学能力
  1.观察能力。观察能力不是单一的知觉感知,而是诸多因素综合性的智力过程。新教材增加了多幅彩图、插图、章头图和多项演示实验,并在学生实验前增设了思考题,启发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良好习惯。我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外,还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会他们如何去观察。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观察和思考,不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避免只看“热闹”不看“门道”的不良习惯。
  2.实验能力。实验能力是有目的的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认识和发现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的:能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和设备;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方法;对实现现象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导出结论,写出结论,写出实验报告。
  3.思维能力。思维是人类在事物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认识活动的过程,其中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最基本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正确处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以提高他们的抽象地位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自学能力。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不仅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周期短,如果不“会学”就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受益终身。
  五、适应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状态
  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状态。学生的年龄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和受到的训练不同,其思维习惯、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是不同的,其他各方面也有差别。因此,一种方法用在不同的学生身上,效果可能会大不一样。所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吃透学生,认真考虑不同因素的影响,恰当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不能用教小学生的方法来教中学生,也不能用教大学生的办法来教低年级学生。小学教学可更多的采用谈话启发法,而中学,特别是高年级则可采用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等归纳法、演绎法。就目前来说,城市学生知识面宽,兴趣广泛;而学生也有求知欲和自控力较强的优势一面,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也要有别。学生取得成功能否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出现差错能否得到理解的鼓励,这都要求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状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成功的学生,应保持求知和发现规律的强烈愿望,兴趣逐渐深化,动力逐渐增强,认识不断加深,智能不断发展;对“失败”的学生,应巧用鼓励,诱发动机,增强其自信心,给予表现的机会,特别是适时、恰当、充分地让后进生回答他们能够回答的问题,强化学习的胜任感和自觉参与意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24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