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于 娟
[摘要] 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细致的过程。如何搞好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动力,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有序地学习计算机的有关知识。
[关键词] 正确指导 教学方法 兴趣 心态
一、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信息技术课是娱乐课,在同学们的心中已根深蒂固。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习一些技能和技巧,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好基础,这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灵活多样的开展教学,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很快适应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决定的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感受和需要,给学生创造好学习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计算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计算机,运用计算机,力争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创造发挥才智的环境,使教学成为学生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2.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法的能力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和技能就表现得越娴熟、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也就越显著。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还有自身的教学风格和特长,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活跃又严肃。要承前启后,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新的突破。教师还要注意多运用能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使其不断创新,不断总结经验,达到最佳的效果。
3.科学合理地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
教师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是通过评价的手段,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的评价,那么它的内在价值有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和自信心增强。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尤其是那些缺乏兴趣的学生,如果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其本来就非常脆弱的求知欲望。就会受到打击,也就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所以教师应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要求。切忌教师的感情用事。
4.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也是每个学生成才的基础。教师应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性别、出生等因素而产生亲疏和偏向。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给学生的机会要尽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未来生有表现机会,让他们赶到满足,以增加他们的学习的自信心。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条件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造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信息技术具有内容浩瀚、广博、瞬息万变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只能引导、帮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让学生用其基于学习、生活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应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找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结合点。
1.提出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兴趣
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引索”,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将所要讲授的内容巧妙地隐藏的一个任务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过程中要注意任务的细化,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学习。比如在《修饰文本框》的教学引入时,我在屏幕上给出文档修饰前后的对比画面后问:同学们,让我们来比较一下下面两个文档有什么区别,如果你是报社的主编,你会选择哪一个呢?引导学生指出了两个文档区别,并把区别分字体、字号、字色、字型等显示在屏幕上,再提出要求任务:谁能演示文档的修饰过程?
2.创设学习情境,积极引导探究
创设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学习任务的必要性和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学习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完成任务的动机。学生接受任务后,在极大的兴趣和迫切需要下,会产生积极探究的动力,这是我们经常采用的教学模式。比如我们在进行“认识文件和文件夹”的教学时,设计了一个任务:在“d:\\my music\\mp3”窗口中找到文件“红日.mp3”文件并打开运行它。然后教师操作电脑演示查找的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任务完成的过程。最后运用自制的课件演示一些感念的理解。
3.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行认知建构
基本的思维方法、认知结构和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引导,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和方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活思维的状态,传授思维过程,训练思维策略,提高思维能力,进一步促使学生的意义建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比如在结束Word有关章节的教学内容后,我设计了1节半小时学用中国人的文字处理软件――WPS2000知识扩充课,首先请一位学生在我的提示下选择Word与WPS的一些共同点进行操作,在请上一位同学在我的指导下选择WPS与word的不同点进行操作最后请一位同学归纳。在我的引导和帮助下,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点拨评析成果,完善认知结构
学生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分析,对学习情境的有效利用,建立自己的思维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以个人成果的形式出现,这时学生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还不完善,必须通过教师对其学习成果的分析、评价,以达到完善认知结构、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三、结语
总之,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教学不再是单纯的基本技能的学习,更重要的是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具体的基本工具,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分析、信息的加工。通过它去获取更多的知识,以提高学习的效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独立自主学习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具有追求新信息、运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从瞬息万变的事物中捕捉信息,从易被人忽视的现象中创造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教育在重而道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25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