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圣丹
[摘要] 开展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有效的探究学习活动。而教师作为主导者,在选材、设景、引题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顺利落实延伸探究,开拓学生探究的视野,发展学生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探究 学生
探究是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让学生通过探究去参与、体验和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比获取探究的结果更加重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倡导探究性学习放在了突出地位。
我校是市级示范性初中,学生有良好的数学基础以及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具备一定探索性学习能力。我们作为年轻的数学教师,也乐于接受新的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探究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的关系,初步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我们立足于课堂教学,对开展探究性教学有如下体会。
一、认真选择探究的内容
我们开展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在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既学到数学知识,又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中,我们得出选择合适的探究内容必须遵循几个原则:(1)内容应该是初中数学的核心知识并有探究价值的内涵,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价值。(2)探究内容的信重和深度适合学生所处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并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兴趣。
“探究式教学”并非要完全替代其它教学方法,有时需要与“接受性学习”“目标教学”“启发诱思”“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密切结合,这样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效果会更好。
二、创设合适的探究性问题情境,提出探究的问题
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是探究性教学的起点和关键,良好的数学课堂情境有助于消除学生对探究的恐惧,易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助于提高探究的质量。我们上学期对创设问题情境也作了初步的探讨,而这几节课我们采用如下方法创设情境:(1)利用数学史实、名人轶事创设问题情境。(2)以实际生活中,特别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图片、动画创设问题情境。(3)通过引起认知冲突来创设数学课堂问题情境,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进行反思,从矛盾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注重探究问题的问题设计,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
探究过程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或在问题情境中问题的引导下,通过自己分析、归纳、猜想、尝试等过程去研究、去探索。在讨论、交流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逐步解决教师提出或学生发现的探究性问题。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领会新知识的产生过程,并从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知识和能力同步增长。基于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及农村学校的特殊情况,我做如下准备:
1.教师对探究问题的问题设计要揭示探究学习的方向。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中,强调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新的学习理念,开展自主的探究性学习。但我们也要防止学生的探究变成生活中的“嬉耍”或“游戏”。因此,教师必须要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如七年级2.5有理数的乘方中有一道题:
做一做:
(1)102103104105
(2)(-10)2 (-10)3 (-10)4 (-10)5
(3)0.120.130.140.15
(4)(-0.1)2 (-0.1)3 (-0.1)4 (-0.1)5
探究的问题:观察上述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因为探究的问题太大,学生探究目标性不强,学生感觉探究的难度太大,探究的效果不高。而在另一节课,我设计的探究问题是:观察上述计算结果,思考幂的符号和绝对值与指数之间有怎样的规律?因为探究的目标很明确,探究的效果非常好。
2.基于学生能力的差异,开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开展探究性课堂教育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也是进行数学交流培养合作精神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合作探究中去,对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成绩的提高及学习兴趣、态度、意志品质的形成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3.问题设计中出现问题串时,要注意有层次性,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初中的学生的思维主要特征还是直观性思维,它有向抽象性思维发展的趋势,在高中时才真正发展成抽象性思维。因此,在七、八年级开展,探究式学习既要注意问题的直观性,又要有必要的问题进行引导。
4.问题的设计要有艺术性、新颖性、趣味性、现实性,让学生坐不住,欲解决而后快。探究本身是一种发现新知的过程,它具有一定的难度,而问题设计若具有艺术性、新颖性等,特别会有助于消除学生对探究的恐惧,易于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有助于提高探究的质量。
5.问题的设计中要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与数学模式。随着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学生们对“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的内涵与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丰富,我们认为“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所有数学教学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内容,对数学思想方法掌握的自如与深刻程度是衡量学生数学能力高纸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指标,因此,在探究性问题的设计中体现出数的思想方法。
总之,教师要通过问题的设计来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设计要精确,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2)探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不图形式走过场。
(3)要避免把探究式学习变成启发式教学,变成简单教师与学生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我们认为探究性学习指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就探究性问题经过思考、理解、探索后通过对话答辩、争论等交流活动达成共识的过程。
(4)探究后要有及时的评价与鼓励。
四、落实延伸探究
延伸探究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继往开来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完善人格,共同发展的最终目的,数学课堂中实施延伸探究应当注意:(1)探究问题的设计应当从问题的内涵与外延上具有进一步深入探究的空间与可能性;(2)延伸探究应当思考延伸适当的深度和广度;(3)延伸探究应当分层进行,即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延伸探究。
例如,中心对称图形这一节课题中,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通过探究认识了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我启发学生在课后进行延伸探究。
(1)收集日常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
(2)探索正三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呢?正七边形、正八边形……在正多边形中,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呢?有哪些规律?
通过课后的延伸探究,学生更能理解所学内容,更能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与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徐学福.探究问题的内涵及其形成.教育科学研究,2004,(11).
[2]沈婕.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全国中学教学教育第十一届年会论文特辑.
[3]麻晓春.探究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34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