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前小学教育中数学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们学会如何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时代在不断发展,教学模式也要不断更新。我们不能将知识一股脑的全灌输给学生,完全按照以往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任务,老师所扮演的角色不是主导者,而是引导者。老师需要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自己,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在旁辅助,为他们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教学环境。秉着这样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 小学教育;数学教学;思考能力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需要从小学生抓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能力。在传统教学中,课堂的主导者都是老师,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至于学什么、怎么学都是老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学生只要照做就行。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够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它已经不太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了。因此,为了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加开阔的学习天地,我们必须要在原有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进,为学生提供多种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的学习方法,教师需要对他们加以引导,对可以独立思考问题的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以这类学生为榜样,激励更多的学生亲身参与其中。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数学知识并且记忆深刻,还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性地独立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以后的学习更为轻松。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思考
思考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在思考过程中不仅智力在发挥作用,那些非智力因素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总的来说,思考需要智力与非智力共同作用,才能完成,缺一不可。思考需要思考者有思考的兴趣,如果只是为了思考而思考,不掺杂自身的爱好在其中,那这种思考的过程和结果肯定是枯燥乏味的,但是如果只有兴趣而没有目的的思考也是不可取的,这种思考没有实际意义。这两种思考方式都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为了能够让学生乐于思考,思考得有价值,教师就需要在打好学生基础数学知识的同时,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保持着兴趣,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完全放松,才能在学生自己乐意的情况下进行有价值的思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要学会灵活变通,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整体情况适当变通教学方式。生活处处有数学,老师在讲课时可以举几个生活中的小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现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任务,这样既能学好数学知识,还可以增加学习的乐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除了这些以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展开教学活动。像这样在课堂上利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学,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度,让学生在主观上可以接受学习知识,认识到探寻知识的奥妙与乐趣。这样的主动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二、精心提问,让学生主动思考
思考是学习的基础,学习从思考中而来,而思考来源于疑问。由此可见疑问很重要,它是打开思路的关键,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拓展自己的思维,学生心存疑问,想要解决疑问,就要去思考。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主要以讲解作为课堂的主要教学手段,将学到的每个知识点都细致地讲给学生,学生在課上没有时间进行思考也不用进行深入的思考,长此以往学生就对老师产生了极其严重的依赖,懒于思考。因此,现在老师在讲课时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老师要善于提问、会提问,将需要思考的问题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就可以在课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集中度。
三、引导质疑,让学生学会思考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教会学生们题目的解法和能够使用的知识点,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散思维,独立完成题目的分析与处理,让学生具备自我思考的能力。因而,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这一步骤十分重要,可以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思考氛围,如果学生对老师的解析存在疑问也可以放心大胆地指明,帮助学生挣脱来自书本的束缚,打破固性思考方式,开拓新的视角和思维,让学生有一个能够提升自我价值的机会。只有如此才可以让学生从根本上发散思维并解决问题,构建充满创新性的思维导图,使学生能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区别与联系时,教师可以划分不同的学习层次,逐渐加深思考学习的深度。首先可以让学生用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测量两者的对边是否都平行,接着测量他们各边的边长,得出菱形的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以及对角线垂直平分,而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均平行等结果。这时可能会有学生出现疑问,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和视线,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思考内容,畅所欲言、相互沟通交流,在恰当的时机给予一定的引导。比如,有的学生会发现将草稿纸上绘制好的图形进行各种角度的对折,也可以看出菱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等等。在愉快放松的良好课堂氛围中,将学生的思维从书本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也不再拘泥于所谓的固定答案,而是在自我思考与动手实践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从实际生活中寻找出可以验证理论知识的事例,从多方面入手进行解答分析,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使学生可以掌握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形成自己的思维逻辑,让学生能够更快地提升独立自主学习思考的水平。
四、及时鼓励,让学生爱上思考
教育界的知名学者认为儿童在被夸奖、赞扬和激励时会出现较强烈的欢喜心态,但如果阻止、教训和压抑儿童自身或想要达成的目标,他们有很大的可能会生出逆反情绪。由此可见,老师在教导教学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言语评论,采用鼓励性的正面评价来提升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使学生也可以不断督促自己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只有如此才能够增加学生们思考的积极主动性,在实际情况中可以自如运用,体会智力等因素提升带来的趣味。所以,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评时要综合考虑,不仅仅要看最终的结果如何,是否记住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或者考试成绩是否达到了考核标准,还需要看重整个过程,比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度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确保测评结果能够公正合理,也可以帮助学生对自身有一个更全面的认知,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提升独自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价值。
第一,多做纵向比较。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测评时,不要只停留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对比,可能会埋下潜在的隐患,还要在纵向上进行对比,同本学生之前的学习成效和综合水平进行对比。例如可以创建相关的文案对每个学生进行记录,即使是小小的进步也要适当地鼓励学生,提升学生的思考学习能力,增加数学学习的实际效率。
第二、鼓励要真实而具体。教师在表扬嘉奖学生的表现时,不可以言语敷衍只停留于表面,要符合实际情况,并认真详细发自肺腑,让学生能够真切地体会到这份感情。只有如此才能够体现出鼓励的效益,既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优秀表现,还能够帮助学生奠定现阶段的基础,确定下一步努力的目标。
综合上述所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课堂学习时可以营造放松、欢乐和良性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完成自我价值的提升,增加学生学习思考的自信心。适当地给予学生鼓励表扬,即能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至关重要,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夏军贤,李亚茹.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 青春岁月,2017(34).
[2] 王艳丽. 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研究[J]. 考试周刊,201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14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