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忻 娟

   [摘要]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人文素养主要有: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较好地解决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教师要帮助每个孩子的智力、德行、感情、体格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文学素养的养成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只有全面深刻地把握好小学语文和人文的关系,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学的春天才会最终到来。本文从“挖掘名篇,积淀人文素养”、“情感熏陶,迁移人文素养”、“语文实践,提高人文素养”和“文化建设,提升人文素养”四个方面阐述了培养和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人文素养 重要目标 培养方法
  
  语文是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基础性学科,是“文”与“道”的有机统一,在人文素养的培养上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学科优势。但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或是将丰富的人文内涵置之不理,或是重视不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乎学生文学素养形成的一个基础性和启发性的阶段。作为我国传统教学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对于文学素养的养成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只有全面深刻地把握好语文和人文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学的春天才会最终到来。
  一、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个人的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是推动社会的人文素养质量的第一个台阶,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人文素养甚至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试想一下,如果文明进步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相违背、相脱离,那么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总量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发展、社团组织的发展都会成为压制、残害甚至毁灭人类的野蛮力量。基于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我国先在高等教育中加强了人文素养教育,近年来人文素养的培养更是从小学生就开始抓起,主要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在当今时代以优秀的人文文化来武装学生的头脑、陶冶学生的身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人文素养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增强其精神力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社会共同培育起一股强大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的培养要从民族的下一代抓起,以情感教育和优秀文化的传播来保证学生拥有强大的精神竞争力。
  二、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培养的目标
  一般认为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的修养和人文精神的修养。人文知识的修养通过学习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学科而获得,人文精神的修养是在获得人文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应体现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和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反映主体意识、创造思想责任感等方面的内容。包括文化的精华、生命的价值、人间的真情、做人的真谛、生活的激情等。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的那种“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精神;《将相和》中蔺相如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胸怀和宽宏大度。由此,我们可以这样拓展“人文素养”的外延,即人文素养应包括审美素养、心理素养、礼仪素养、人格素养等。目的是使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行为习惯、合作的思想意识、健全的人格魅力等。
  三、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一)挖掘名篇,积淀人文素养
  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在悠久的历史洪流中,我国的文学作品多如牛毛,在这些名家名篇之中,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历史文化底蕴,可以以古鉴今地逐步沉淀小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诵读诗文,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是小学教学过程中切实可行的一种手段。诗文,特别是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经典的经典,哲学的哲学,是经过多少朝代的大浪淘沙而积淀下来的人类文明的精华。其中所富含的节奏、韵律,精美的词语、句子,无不给人以美感。我们从《诗经》、《论语》以及唐宋诗词、古文、《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增广贤文》以及四大名著中精选再编入手,供学生诵读。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或自读,或集体读,或朗诵,或书写,或吟唱,朗诵比赛等各种形式进行学习。一段时间下来,学生们品德变好了,性情温和了,情趣高雅了,讲话写文章语言优美,思如泉涌。
  (二)情感熏陶,迁移人文素养
  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是贴在文章上的标签,需要学生遵循一定的路径才能有所体会。在挖掘名篇内涵,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资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将其中饱含的审美情趣还给学生,并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由于情感教育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以情施教,把情感教育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启发学生对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进行必要的迁移,并以之感染学生,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例如,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在朗读的过程中,无声的语言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声,记于心,文中的人、情、景、物跃出纸面,学生多方面地感知了教材,不假思索地感受到了文章所写事物的美的熏陶。如《燕子》、《阿里山的云雾》两篇课文,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中所描绘的“春天花开草长,万木齐发”的景象,“赶集似的聚拢来”欢快热闹的气氛,“千山万壑,全笼罩在朦朦胧胧的云雾”的美丽景色都很自然地出现在眼前。当学生经历了审美体验,受到了情感文化的熏陶,为什么那些读书读的多的人,其言谈举止跟别人不一样呢?道理就是如此。
  (三)语文实践,提高人文素养
  1.早间诗文诵读活动
  利用每天早晨的十分钟开设古诗文诵读活动,请有较好朗读技巧的同学来领读,每周再做一次简单的朗诵汇报。这样的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强学生的欣赏水平,使学生广泛涉猎各种文体的优秀作品。
  2.开展语文活动比赛
  比赛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调动学生不断自学、不停探索的精神。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书画比赛、作文大赛、故事讲演大赛、课本剧表演赛等。让学生在这些比赛中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
  3.开展人文科学讲座
  祖国的名山大川、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利用讲座的形式请一些领导、老师或者是学生家长来讲一讲自己游览过的地方,说一说自己对某一部作品的理解,这都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好办法,也能使学生直接地感受到祖国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
  (四)文化建设,提升人文素养
  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关键是在实践中去培养,人文素养的高低最终是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给予学生影响最直接、最大的是校园环境。良好校园内人文环境包括人际交往环境、自然环境和活动环境。
  1.墙壁文化
  校园内的走廊、楼梯拐角、教室内的墙壁都是文化展示的空间。教师要善于利用墙壁文化,将学生的手抄报、诗文作品、画作等展示在墙壁上,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知识正在被重视。将一些名言警句、江山图画、历史文物、外国文化等,用图画加文字的形式表现在墙壁上。只有当学生感受到四季的美、人性的美、艺术的美,才会让学生对自然现象充满天然的惊奇与求知欲,才能使他们不断地学习,做一个符合现代要求的有人文素养的人。
  2.广播空间
  校园广播是校园文化传播的重地,利用校园广播,通过新闻解读、名人轶事、歌曲欣赏、校园新诗等内容来彰显人文精神。这些自由的广播栏目,要贴近学生生活,以传播人文观念为主,介绍一些有意义的多元文化,将人文精神扎根在孩子们的内心。也可以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参与其间,争当校园广播台的主持人,争当校园文化的传播者,从而在积淀自身文化底蕴的同时丰富了课余生活。
  3.课堂传播
  课堂教学是沉淀人文性的重要工具,课外中的很多内容都是讲述人文精神的材料,教师在传输基本知识和训练基本能力的基础上,把握“文笔解读”这一工具,落实“人文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得课堂常规教学与上“人文性”教学达到两者统一,相互作用,相得益彰,共同建构完美的课堂。
  4.图书传情
  要制定学生的读书计划,用鼓励的原则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体会读书的那份闲情和雅致,从中体会人文精神的宗旨。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并及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让读书的氛围回荡在班集体之中。也可以随时组织学生去学校图书馆读书,进行图书馆的打扫,让学生感受富有书香的环境、感受书籍的滋润,体验书中的爱与博大精深。在班级里开展班级读书会的活动,让学生交流自己从书中学到的知识,还可以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和读书方法。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后还是一个苹果,但当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碰撞时便是两种思想。广泛的阅读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应从挖掘名篇,拓展人文素养的宽度;情感感染,挖掘人文素养的深度;优化校园文化,提升人文素养的高度;开设实践活动,渗透人文素养精神这四方面入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意义深远的历史任务。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重视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开展多元化、实践性的教学,将人文素养的种子植入学生的心中。
  参考文献:
  [1]苏维平.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语文味”[J].教育革新,2008,(12).
  [2]倪仕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J].新课程(小学版).
  [3]龚春华.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浅析[J].新课程(小学版),2009.
  [4]项位明.浅议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突破[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35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