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问题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芳

  [摘要] 运用问卷调查法并查阅有关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方面的资料,对我校部分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从我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入手,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根据体育锻炼的特点,提出体育锻炼干涉措施,从而为切实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增强学校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依据。
  [关键词] 体育锻炼 心理健康 干涉措施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充满挑战,充满竞争的时代。这个时代给人们带来了富裕的物质生活,同时激烈的竞争和生活的快节奏,也给人们带来了身心疲惫和精神的重负,造成了不良的心理状况。有人就曾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可见,心理健康问题现在已不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而是一个需大众关注并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课题将对我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根据不良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干涉,旨在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我校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调查。
  
  2.研究方法
  文献法,借鉴国内外心理健康教学理论,查阅有关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
  调查法,对我校高二、初二各两个自然班198名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
  自然实验法和行动法,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行为研究,从中分析研究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特点和普遍规律。
  访谈法,在组织体育锻炼中通过聊天的形式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随时调整干涉措施。
  
  二、结果与分析
  
  1.对我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症状自评表(scl-90),是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引进我国,并由上海张明圆等组织人员对全国13各地区1338名正常人进行分析修订的。量表共90个题目,采用1到5级(即从无到严重)评分,它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它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为此选用此症状自评表对我校高二,初二各两个自然班19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得出:有59%的学生存在各种轻微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6.1%的学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症状,这些心理症状主要表现为:敌对,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和焦虑。
  
  2.从生理学角度分析
  处在14~18岁的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第二发育高峰期,此时期兴奋与抑制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加之此时期又是性的萌发到成熟的阶段,由于内分泌腺的活动的变化导致兴奋过程占优势,抑制过程明显降低从而此阶段青少年情绪不稳定,易冲动。
  
  3.从家庭,社会角度分析
  现在的孩子们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庭中的焦点,他们承接着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希望。又因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竞争性的增强,使尚处于发育之中的孩子们精神压力愈来愈大。长期的这种心理压力和困扰,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现象的产生。
  
  三、在体育教学中的干涉措施
  
  1.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同时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所以,我在体育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通过观察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变化及体质情况在教学中采用创新式,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灵活安排教材内容,运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制定正确有效的学习目标,创设生动活泼的情景,引用上海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的“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成功机会,减少挫折感,让大多数学生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鼓励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起他们的进取心和自尊心,活跃他们的情绪,唤起对体育锻炼的热情,使课堂充满生机,以便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教育。
  
  2.体育锻炼对焦虑的干预治疗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不良情绪反应,表现为令人不愉快的、担心害怕的感觉状态。处在中学阶段的孩子们多表现为考试焦虑,尤其在学期末表现突出。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气质类型、兴趣爱好及其技能水平等特点安排一些单双杠、跳马、跳箱、等体操类项目活动。这些运动要求人不断克服害羞、怕摔跌等各种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越过障碍,战胜困难,从中体验到成功感和满足感,使自信心得到加强,改善焦虑情绪。
  
  3.体育锻炼以其人际关系协调性促进心理健康
  社会交往理论认为,体育锻炼中与同学、朋友等进行的社会交往是令人愉快的,具有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Northetal,1990)。所以,对此类学生应选择动作难度小、兴趣较高的足球、篮球、排球以及接力跑、拔河等集体项目来进行体育锻炼干涉。因为此类项目多以集体形式进行,人际关系呈群体多向性,他们之间协作配合,彼此有着共同的目标,每人占据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执行各自的任务与职责,并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通过共同活动,成员之间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系统相互间交流信息,沟通感情,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4.体育锻炼与抑郁
  抑郁的临床表现为,悲观、悲伤、失助感、低自尊和绝望;轻微疲劳、易怒、优柔寡断、交往回避和厌世。在教学中多安排此类学生参加打太极拳、慢跑、瑜伽、游泳等有氧运动。这些运动能调节神经活动,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稳定情绪,使急躁、冲动的弱点得到了改进。
  总之,本研究证实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显著促进作用。所以,可以从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入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通过观察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变化及体质情况设计体育锻炼干涉措施,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对学生一学期的实践教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的到了改善,尤其是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三项表现明显,因此说明,对中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锻炼,对改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是可以实施操作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42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