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有效性教学对策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建革
【摘 要】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否高效率,有效益,能达成学生有所发展的行为。有效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教师关注时间和效益的关系,要求教学倾向于可测性和量化,要求教师进行反思并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语文 有效性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教学的理念逐渐渗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成为众多研究者思考的问题。很多语文教师根据新课标及新教材的要求,努力运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但我们也看到不少语文教师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课堂上还是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听课,教学效率低下,呈现花时多、收效少的不良情况。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行为,使新课标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倍受关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和讨论高中语文课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非常必要。
二、有效性教学内涵剖析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语文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关于有效教学的定义,我国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究其核心内涵,不外乎三个词语:效率、效益、效能。所谓“效率”就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投入到教学内(时间、精力、努力)是否多;所谓“效益”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所谓“效能”是以成果和成就作为标准,衡量教学的最终达成的目的,不过因价值取向的不同,“效能”的的定义也可引申出不同的定义。总而言之,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否高效率,有效益,能达成学生有所发展的行为。
当前,新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改革无疑是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的学校教学改革无法回避一个现实问题:教师学生背负着教学任务,沉浸在无边的苦海中,可结果却是教学的“三效”尤其是“效益”不高。由此,如何解决教学的高效益的问题,呈现在每个参与课程改革者的面前。在此背景下,西方教育界提出的有效教学理念进入了我国课改者的视野。有效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教师关注时间和效益的关系,要求教学倾向于可测性和量化,要求教师进行反思并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这些都给教学改革指出了一条脱困之路。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性教学对策分析
1.“对话型”课堂的创设
“对话型”教学是一种以“课堂”为特殊的空间,以文本为凭借,师生均以主体的身份(师为教的主体,生为学的主体,合称为双主体)参与交谈和交流、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质的教学方式。它不仅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观点、主张的对话、交流,而且指学生与作者、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心灵、情感的对话交流。以阅读教学为例,《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文本“对话”是三者之间实现有效交流的前提和基石。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这样的课堂需要学生与文本之间充分“对话”交流来实现。只有教师用心灵、情感去促成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随文起舞、循情而动、因境而歌,达到情感的共鸣,灵性的放飞,实现生本和谐,语文课堂才真正实现有效。
如学习《我与地坛》时,笔者播放了《命运》交响曲作为背景音乐,并缓缓说道:“贝多芬能够‘扼住命运的喉咙’,与命运抗争,在双耳失聪后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作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作者史铁生也是这样一位勇敢和命运抗争的硬汉子。他曾这样解释他的名字(播放幻灯片):‘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的名字的昭示,让历史像铁一样地生着,以便不断地去看它,不是不断地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踌躇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灵魂,看这灵魂的可能与方向’。到底他的这些文字是怎样体现出他的灵魂,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进入作者的内心,去获得我们自己的体会。”课前交流时,有学生认为这篇文章比较枯燥,篇幅又长,所以没有兴趣。因而我精心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激发起学生对作者的由衷敬佩,进而在心理上产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之后,我提出四个问题供学生整体把握文本:(1)这一段文字写了作者怎样的心路历程?(2)“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段的景物给作者带来怎样的启示?(3)读完这篇文章后,同学们对“苦难”及“人生”有什么新的感悟?我们到底是为什么而活?应该怎样活?(4)为什么“地坛也是母亲”?哪句话表明了这个关系?这些问题仿佛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拐杖,帮助他们快速而有效地与文本对话。
2.“体验型”课堂的创设
“活动体验”是苏教版教材提出的学习方式之一,它倡导的是一种“体验型”课堂模式。笔者认为创设体验型课堂是一条高效之路。体验型学习让学生在全程参与的、凸显语文性的“真活动”中,产生真实的体验、真切的感受,将学生引向自然、社会和生活,使得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倾听、开口、动手,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身临其境中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体验中认识世界并更好地感悟人生,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素养。
(1)用视听来体验
有时文本中一些复杂的事理单纯地用文字描述,难于使受体获得真切的感受,如果用图片图像、影视画面直观地展示出来,往往能产生现场体验的效果,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学习鲁迅的《祝福》时,我利用图片、资料直观地呈现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通过比较,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这些变化,体会人物在人生路上遭受的惨重打击,进而理解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对人的迫害,更好地鉴赏人物形象体现出的悲剧美。学生们调动多种感官协同参与,直接受到美感熏陶,最终取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使“乐学”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用游戏来体验
游戏的功用是不可忽视的,它是实现语文教学“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掘学生经验的课程价值”要求的一种体现。如教学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我设计了盲写的体验方式。上课时,请学生拿出一张纸一枝笔,然后闭上眼睛,准备听写。教师则朗读了一段与课文有关的文字:“像海伦一样热爱生活,像海伦一样真挚善良,像海伦一样充满强烈的求知渴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当学生放下笔,睁开眼睛时,学生们都怔住了,面前歪歪斜斜、扭扭爬爬的字,几分钟失明的经历,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盲人的不易,取得成功的盲人更加不易。
(3)用表演来体验
苏教版教材中有一些课文可以采取表演体验的学习方式,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文,本身就是莎翁的经典戏剧,表演性很强。因而表演方式可以说是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情感、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鉴赏能力的最佳途径。我的设计策略是:首先带领学生观看由剧作改编的电影,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名作,消除心理上的隔阂。在语文课堂上,再回放电影中的几个经典片断,帮助学生回顾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历程,并立体化地筛选出重要情节。再隐去声音,请两位学生为剧中的男女主人公配音。在观众意犹未尽之时,我又趁热打铁,让大家畅所欲言。观众谈观后感受,如对表演的评价,通过表演课本剧对作品产生的进一步认识等,又让每组的主要演员走下台来和观众见面,谈一谈自己表演的体会和收获,让几个罗密欧、朱丽叶、帕里斯……互通有无,交流体验感受。这样,经过感性――理性――感性的几个循环,学生对作品具有了沁入心灵的理解。
3.探究型课堂的创设
探究型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1)激发兴趣,自学性探究
如笔者在教学老舍先生《想北平》一文时,先播放了京味儿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歌曲十足的京腔京味中体味作者浓厚的乡思乡情。然后语言导入:“每个人都有与自己血脉相连的故土家乡,有令自己魂牵梦萦的难舍乡情。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颦一笑,一离一合,总是那么让人牵肠挂肚,让人心底流过一股莫名的泉涌!家园之思就这样就成为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而对于中国的诸多文人而言,他们的乡愁指向的就是北京,或者称北平。”接着又介绍老舍先生的经历和代表作品,指出他是典型的北京文人,京派作家中的杰出代表,从而自然地引出课文,激发起学生的阅读期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适时引导,合作性探究
再如,教学老舍先生《想北平》一文时,笔者设计的环节是:先请学生自读文章,圈出难点、疑点之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探讨,然后每一大组选出一个自己认为较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教师也可提出一个精心挑选出的问题让大家探讨,这样,既激发了每一位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培养了他们积极寻疑、选疑、探疑、释疑的兴趣和能力,形成对文本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总结方法,实践性探究
这一步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的实际情况理清思路,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给予画龙点睛的总结。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学生实践探究是巩固和扩大知识,同时也是吸收、消化知识且变其为能力的过程。实践探究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方法形式一定要灵活多样。如我们可从《听听那冷雨》中总结出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语言的方法领会文章意境的规律;从《长江三峡》中学会体会在景物描绘中寄寓生活哲理的手法;从《北方》中掌握如何通过意象分析揣摩诗歌的意境;从《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了解意象组合中包孕的思想感情,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的有效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策略。如何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值得进一步去探讨和深究。
参考文献:
[1]盛宏.高中语文的有效教学应受到重视[J].中学语文教学,2006,(9).
[2]王海燕.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谈[J].教学月刊,2007,(5).
[3]刘海燕.对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分析[J].理论学习,2008,(5).
[4]伍云芝.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之浅见[J].科学教育,2008,(6).
[5]唐秀清.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教育导刊,200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57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