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心理要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秀英

  [摘要] 创新能力的培养,意味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只有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最终改变落后的民族思维方式,打破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因此,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创造地思维。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创造性思维 心理要素
  
  历史教学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就要激活学生创造性的心理要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兴趣、习惯、动机、创造性问题意识、创造情感、创造意志等心理要素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一、兴趣的激发
  兴趣作为心理活动范畴,是指人对某一特定客体所产生的心理动力倾向性的积极态度。它表现为好奇心、爱好等复杂心理活动形式。许多学者认为,对某一事物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人,必须首先是对该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的人。兴趣在创造性心理活动过程中有启动和驱动创造性心理活动的功能,激活和调动创造性心理活动的功能。在历史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1)以知激趣。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利用知识固有的引力,或者将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效果良好。比如,讲历史各地、联系地理知识和现在的地理位置;学习社会市场经济特征时,要联系计划经济时期的粮票、布票、肉票等。通过这些多方面纵横联系,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有利于学生产生广泛的兴趣。(2)以新激趣。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启发、诱导、突出新字,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新来吸引学生,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如能紧扣“新”字,使自己的授课语言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可引起学生兴趣。(3)以疑激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设置疑难,使学生面临问题,产生求知欲望,教师从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并经过努力,解决了疑难,感到所学的知识有用,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4)探究激趣。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观点,提出一些问题,介绍提供一些小资料,引导他们初步地研究历史问题,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让学生体会到创造性活动的乐趣。如在讲郑成功时,引导学生学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这一问题后,指导学生从我国古代大陆与台湾的联系来进一步说明,向学生介绍历史课外读物,要求搜集记录具体史实,然后让学生充分发言、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锻炼学习能力。
  二、动机的激发
  动机作为心理活动,是指激励人发动和维持其行动,并导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倾向或内在动力。动机是各种行为、活动的直接推动力,创造性活动更是如此,尤其需要创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创造性心理动机主要出自于创造心理需要和创造兴趣,它们是导致创造活动发生的内在动力。它主要有唤起行动的始动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强化的功能。培养动机的方法很多,巴班斯基曾提出一整套方法:给学生阐明学习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提出要求,学生按这些要求做就意味着履行了自己的义务;训练他们,使他们习惯于履行形成良好习惯的要求;对有效地、极其认真地履行自己责任的要加以表扬;随时检查执行要求的情况,并在必要的情况下指出缺点,为养成更负责的学习态度而进行批评。结合我们的具体实际本人认为在培养和激发学生动机时要着重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阐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激发求知欲;创造问题情境,激发探求兴趣;适当地组织竞赛,激发外在动机;运用反馈原理,强化学习动机。
  三、创造性问题意识激发
  创造性问题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创造性发问,二是学生提出创造性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历史教师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同时理清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联想、探究、发现历史的本质,进而明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同时,鼓励、诱导启发学生提出创造性的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应非常注重激励学生标新立异,打破沙锅问到底,突破传统思维定势,进行求异思维,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四、习惯培养
  学习习惯是影响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很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只有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并进而促进他们能力的发展。反之,没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可能好,这对他们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是有很大阻碍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克服思维定势负迁移的影响,培养学生科学的习惯。第一,培养沉思的习惯。要想掌握历史理论规律只有放弃应试的学习方法与态度,从培养持续性思考――沉思的习惯开始。沉思可以先从历史想像力的训练开始,如想像一场战争的场景等。按着可以围绕一个中心问题,阅读一些资料,进行不间断的思考,一般要在30分钟以上。第二,培养讨论的习惯。历史理论规律还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讨论。经过思考后的问题,自己认为已经比较清楚了,然而,大家一讨论,就会发现,自己的观点漏洞百出,只有在讨论中,我们对历史规律的认识才会逐渐清晰起来。教师则要设计好可以讨论的问题,让学生有兴趣地进行思考与讨论。
  五、创造情感培养
  在创造性心理活动中,情感的影响作用很大。而作为创造性心理活动结构的基本要素,它主要是表现为具有积极、饱满的创造热情和理智清醒的创造激情。积极、饱满的热情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动力,它能使人迷恋于创造活动,注意力集中于创造目标,充分调动和有效地组织各种创造因素。激情是一种迅速、猛烈、短暂的心理情感。理智、清醒的激情能极大地激发创造意识和敏感性,并在理智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创造力,提高创造效率。
  创造情感具有激励功能,它可以提高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敏感性,联想活跃、思维敏捷。同时还具有调控功能,它能够促进心理活动向积极的创造状态转化,引导和调整人的情感围绕着创造目标进行,并力求创造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以提高创造的敏感性,联想的活跃性。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
  [2]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8.
  [3]文萍.心理学理论与教育[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4]朱智贤.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10.
  [5]雒启坤.中学历史创新教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04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