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娜日斯

   [摘要] “以人为本”是教育活动的一种崭新理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促进大学生成长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含义
  “以人为本”是指一切活动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动力,以人为依据,以人为根本,以人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就是要重视人的价值,发挥人的个性,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力量,激发人的智慧,提升人的素质,着眼人的发展。“以人为本”既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方法论,它既体现了人与人的世界的同一,又体现了人与自身的同一,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
  1.尊重人的本身
  “以人为本”思想明确了人是人的世界和社会的主体,也意味着人本身就是人的独立人格的主体。因此,人需要关心、需要爱护、需要理解、需要尊重。对人本身的尊重,具有人性化的特点,充满着人性的关爱和支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当作人,要把他人当作人,也要把自己当作人。
  2.确认人的地位
  人的存在是产生“以人为本”思想的前提与基础,但“以人为本”并不只是简单承认人的存在,而是要把握人的存在的主体本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肯定,不仅深刻地表现了人的存在的目的,而且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思想的真实主旨,在于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即一切依靠人,一切为了人。
  3.肯定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创造的。创造价值是人的生存及其活动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是“以人为本”思想所追寻的目标。人积极地创造价值绝不能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还要能够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肯定和重视人的价值的存在,并为人的更大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
  4.重视人的发展
  人与社会是有机统一的,人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归根结底要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基础,以人的发展为手段并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社会的发展需要将最终归结为人的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一切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一切以人的发展为根本。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必要性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大学生的思想、立场、观点的问题,建构在“人”的基础上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主体是人,客体是人,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从人出发,“以人为本”,才能找到准确位置,增强教育效果,实现应有价值。
  1.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需要
  培养“四有”新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任务的提出,本身就体现了对人的关注,对人的重视。同时,“育人”任务的完成,必然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确立以“育人”为中心的目标,并要求其内容、原则、方法、途径、环境等都必须以“四有”新人的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为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思想,调整和改革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营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从而形成强大的整体育人合力,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任务的顺利完成。
  2.遵循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的需要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部影响,而是作为能动体在与外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中接受外界影响的。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必须充分考虑大学生在其自身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关注他们对思想品德发展的需要,激发他们接受教育的动机,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增强他们在知行转化中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将社会的要求和科学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然后再外化为自身的行动,更好地促进自身修养,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
  3.适应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特点的需要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体的大学生是处于特定时空范围之中的人,具有自己独特的群体特性。一是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二是价值取向趋于务实。三是行为更加自主,四是更加注重参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特征,坚持“以人为本”。只有这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行为实际,取得良好的实效,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去认识自我、寻求真理和完善人格,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优秀个性特征和良好素质的社会主体,从而能够有效地面对生活,适应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需要
  大学生虽然是同龄人中的优秀群体,具有较好的知识素质和技能素质,但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大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素质结构,将同样无法适应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对人才的客观需要。因此,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培养,牢固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理念,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和手段,为其它素质的培养提供导向和动力,不断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和谐健全发展,真正把大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合格人才。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措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开展全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科学确立“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指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与人的发展要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既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又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科学确立“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需要从学生身心的特点及其发展成长的规律出发,根据其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适应不同阶段的特点,确立相应的、具体的培养目标,构建一个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系统。
  2.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反映时代精神;另一方面,必须与受教育者的现实需要相契合,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公民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具体来说,如可以适时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教育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大学生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家大事;进行法治安全教育,重点是让大学生知法、懂法,让其了解一些与自己关系比较密切的法律法规,让其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进行科学及人文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坚持科学态度,采用科学方法,树立怀疑精神、实证精神和创新精神,努力在实践活动中求得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认识,并指导进一步的实践活动,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等。

  3.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实现四个转变。第一,由声势型向实效型转变,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解其疑惑,解其所难,解其所需,注重实效;第二,由被动性向主动性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上要实现从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自主型”转变,使大学生增强主人翁意识,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达到入情、入理、入境;第三,由灌输型向渗透型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单纯硬性灌输的方式,讲求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变灌输为渗透,变显性教育为隐性教育,通过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第四,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单靠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于教育,同时辅助以管理等多种手段,将教育和管理、自律和他律有机结合,形成整体合力,发挥综合作用。
  另外,还必须进一步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并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培养能力、磨练意志;要建设具有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塑造个性鲜明的校园精神、打造各具特色的人文景观、营造绿化美化的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升高校整体育人功能;要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络,传播先进文化,有效引导网上舆论,使高校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渠道。
  4.建立健全人性化的高校规章制度管理
  高校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重新修订现有制度,切实删除其不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成分,增加有利于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早日成才的条款。建立学生意见反映、申诉机制,切实体现广大学生的意志和愿望,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广泛开展学生状况调查、座谈会、谈心活动,加强各方面各层次的沟通交流;建立并落实学生动态上报制度,设立学生信息员队伍,覆盖教室、食堂、宿舍等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场所,针对学生中存在的热点、难点、疑点和深层次的矛盾问题,做好信息的采集工作,定期上报,作为各级领导决策的依据,不断改进学校的教育、管理、服务的各方面各环节;开通并时刻关注校园BBS,零距离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态,畅通拓宽信息流通渠道;准确把握学术动态,深入地有针对性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设立学生事务仲裁机构,对学生反映的“不公正待遇”重新给予仲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纠正偏差,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这样的规章制度才能真正为学生所信服,发挥其切实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萍.现代道德教育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2]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
  [3]丰子义.如何理解和把握人的全面发展.北京社会科学,2009,(4).
  [4]唐志龙.“以人为本”的价值审视.西安政治学学报,2009,(2).
  [5]郑邦山.“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教育理论导刊,200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08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