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五性”,优化中学生物课教学活动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现代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教学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与更新,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同时形成和提升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新的课程标准调整了教学的侧重点。又以建议形式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比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不仅是教学思想的不同,课堂形式和课堂秩序的要求都可能有所不同。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熟悉了原来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步骤,要实现新课程标准所建议的学习方式,就必须对以往有所超越。接纳新课程标准,超越以往的经验,实际上也是互动的过程。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是不可代替的,教师在不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高兴地学;注意磨砺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努力地学:注意指导学习方法,使学生有成效地学;注意保护学生的健康,使学生精力充沛地学,不然,何以谈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设计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观察、实验、电化教育、参观等),采用多种启发方式(如:讲述、谈话、提问、讨论、实验、读书指导和各种各样的练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中学生物有许多分散的知识,学生在对知识做“横向联合”时往往能找到一些规律。找规律不仅是学会知识的好方法,也是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培葬自己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物教学大纲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逐步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
二、教学活动目标的明确性。教学活动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通过活动,要让学生有所得。而不是为调节课堂气氛而活动,也不是单纯为丰富和调节学生的生活而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知识水平出发,采取各种方式设计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而且还要鼓励学生多发问,大胆质疑,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以敏锐的感觉,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矛盾,提出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经过创造想象、推理判断获得新的、独特的认识能力。因此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并不意味着“价值中立”,更不能放弃教育的导向功能。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必须在预设的框架内、在确定的轨道上展开,但又不能将其变为一种单向的“灌输”和强迫性的训练。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找到教师的引导、影响与学生自主发展恰当的结合点。如何实现活动形式丰富性与教学目标明确性的统一,是把握教学活动形式的首要问题。
三、教学活动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活动的程序化、公式化、单一化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明确活动目标的同时,要注意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与内容的丰富性,单一的“满堂灌”不是教学活动;单一的“满堂问、满堂读、满堂练”也是与教学活动化的理念相背离的:都设计成社会实践活动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所以要根据丰富的教学内容。选择多样的教学活动方式,例如课堂内可以有教师点拨引导的学生思维活动;有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讨论、辩论、交流、小组合作探究、自主探究、模拟情景,等等;课堂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区服务、课题研究、参观访问,等等。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学生的学习心理:①学习目的、动机、兴趣――即动力因素;②激情、自信感、钻研欲――即状态因素;③成绩、成果、成功愉快感――即成果因索。
四、教学活动主体的全体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单一的活动形式,往往会出现偏向少数活跃学生或尖子学生的倾向,一些同学可能会成为活动的看客,因此要通过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实现面向学生的全体性。如教师引导学生思维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多面性,使不同智力水平和体验经历的学生都能投入思考、发表见解、展现自我:另外,组织各种各样的小组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好方式,因为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中,无论是质疑式、讨论式、辩论式、主题式还是其它的形式,大部分都可以通过小组来实现,在小组内可以各有分工,可以互帮互学,可以组内交流;小组间也可以有交流和竞赛。这样可以为每个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从而共同体会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进步。
五、教学活动指向的主导性。目前顺应课程标准的变化和要求,探究式、体验式、合作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式是倡导的主导教学活动方式,实践也证明了其在学生发展中的适宜和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活动的形式时,要着力体现主导的活动形式。
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要加以辩证地分析和应用。它在教学活动中的广泛采用说明其具有独特的价值;在教学活动形式的认识上,要明确任何一种教学活动的形式都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渗透、彼此交织的,因此教师要能够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师自己的特点,进行选择和整合,以取得更佳的活动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以及正确价值取向的形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20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