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自主学习 促进主动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石志芳
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努力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自身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改变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基础。
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发是学生自主学习成功的关键,为此,教师要创设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将教学过程设计得生机勃勃,充满趣味与快乐,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学习圆柱体的容积之前,教师拿出8只相同的玻璃杯,在杯里放进体积不同的水(水多音低,水少声音高),把声音调在1,2,3,4,5,6,7,1上,并让学生拿出筷子,敲打玻璃杯,奏出简单的曲子,容积不同,声调不同。这种趣味性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水在玻璃杯中所占体积的多少,从而引出容积的概念,
培养探索精神,要想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需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自主探索不失为好的策略与方法,学生如果能够掌握探索的策略与方法,就能运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自己发现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如进行开放训练,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例如:一项工程,甲队独做4天完成,乙队独做5天完成,如果先由甲队做1天,再由甲乙两队合做,还需要几天完成?请你检查答案是否为13/3天?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相互交流,各人掌握了一种或几种检验方法。
1 综合法:(1-1/4×1)÷(1/4+1/5)=5/3(天)。
2 假设法:假设答案正确,那么(1/4+1/5)×13/3=39/20>1,与已知矛盾。
3 估算得数范围:估算值<4,经过检验,答案是错误的。
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开放训练,学生能体会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思考方法,从而在不断探索的气氛中发展创新意识。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心理学研究表明,质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索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人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好习惯,如在教毫米的认识后,学生提出:“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用毫米作单位,这里的‘精确’应如何理解?”根据学生的提问,结合生活实际,教师把“精确”作了如下说明:精确是比较而言的,老师这里有一枝铅笔,它的长度是9厘米多一点,那么多一点是多多少呢?要想知道它,就必须用毫米作单位,这样量出的铅笔长度就比原来精确了,工人师傅要想制造出来的零件达到标准,就必须用到游标卡尺,教师趁机把游标卡尺出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了解游标卡尺的用处,这样做,学生就能明白毫米是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得合理。
培养学生自主实践的能力,探索离不开实践,探索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和发展的,因此,学生参与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能够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认识数学,在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不要强迫他们动手动脑,应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学生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如爱好艺术的学生,在剪纸、折纸、绘画、拼图的实践活动中既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作用,又增强了审美意识;爱好电脑的学生,主动参与计算、制表、绘画等操作活动,既学到了初步的计算机知识,又发挥了自己的个性特长。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只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创设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每个学生主动发展。
(责任编辑 钟毓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90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