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余彬林

  在新课程中,语文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孤立的整体,而是开放的、完整的“课程资源”中有机的桥梁和纽带。教师要利用教材,教书育人,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培养学生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坚强意志
  
  人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新学年开始了,从小学进入初中,学生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
  第一课《在山的那一边》,这首诗抒写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情和信念,启发学生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败,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
  第二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作者的脱险经历对刚步入初中的学生会有宝贵的启示:
  父亲眼看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明知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摔死,可他并不上去救护孩子,而是给孩子以指导、鼓励,让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这让孩子明白,路要自己走,不能老是让大人抱着走,在自己走的过程中,要从大人那里接受经验。
  阅读这篇课文,学生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遭遇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克服了。“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一小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难关也可以闯过来。
  
  二.培养敬畏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大自然不仅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存的家园,更为我们建立了一个心灵的家园。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寄情山水聊以自慰。
  然而,近几十年来,人类肆意狩猎,残酷掠杀,乱砍滥伐,破坏植被。地球满目苍痍,令人触目惊心。
  教师要利用教材(《珍珠鸟》、《敬畏自然》等)教育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引导学生追求高尚、正直与完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有一种对美好正直的向往和追求。
  从《斑羚飞渡》的有限文字中读出人生的壮美与无奈,从《猫》的精美文字中读出心灵的恬适,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宽容忍耐、同情弱者。在生活中充满感恩之心,爱自己,爱他人,爱自然,爱社会,爱一切可爱之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好幸福地生活。
  
  三.培养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了人们爱美的心灵,锻炼了人们发现美的眼力。朱自清的《春》通过盼春、绘春、赞春,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态度。《济南的冬天》抓住济南冬天温睛的特点,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山中访友》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
  语文课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这些会在学生的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活动同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相比,更是一种情感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堂上处处充满了情―亲情(《背影》)、友情(《羚羊木雕》)、爱情(《麦琪的礼物》),处处流溢着美―人美(《盲童和他的影子》)、景美(《空山鸟语》)、情更美(《天上的街市》、《金色的花》)。《背影》为什么能唤起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体验?这些则源于朱自清在文学创作中彰显的是我们最熟悉的生活内容―亲情。朱自清借《背影》所表达的对父亲的爱与愧疚,正是中国无数儿子的心声。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教师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媒介,教师引导学生领悟作品中所展现的情感世界,最终达到丰富学生心灵世界,构建心灵家园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成功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崭新的情感境界,在他们的心里唤起新的崇高的意识,强烈的渴望和纯洁的感情,使他们摆脱平庸、困惑的泥潭,走上追求真善美的人生之路。
  
  五.培养学生快乐生活的能力
  
  语文学习的时间不限于上课时间和作业时间,语文学习的空间不限于教室和学校。语文教材只是例文,并不是法典和圣经。教师要引导学生开拓思路,提出问题,并将新问题引向课外,引向生活。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学会如何做人,做一个真正快乐的人―明理、豁达、坚强。欣赏美文时赏心悦目;遭遇挫折时,“走一步再走一步”;苦闷彷徨时,登山望远,“一览众山小”。
  语文学习进入了生命领域,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识、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到了生命的快乐,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具有永久的活力,我们的学生才能成为未来社会高素质的公民。
  
  余彬林,教师,现居湖北黄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24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