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农村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国锋
新课改中我们不难发现阅读在语文教学目标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教学要求也越来越明确。因为语言的学习,思想的传达,文化的继承,文明的创造,思维的开拓,内容的理解等都要通过阅读来实现。在阅读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科普科幻等读物,总量达到400万字。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如何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面我做了以下偿试。
一、确立课外阅读目标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有明确的课外阅读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存和推动社会发展的语文素质,引导学生读好书,做好人。
1.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品质,是指从阅读行为、阅读作风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等本质、它包括阅读的兴趣、习惯、感受、体验、价值观等,是阅读学习的重要构成因素。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有利于高效地学习,有利于学生阅读品质的养成,可以使学生终生收益。
2.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常人相互沟通的最基本能力;认知能力则是通过读物感知世界、社会及他人的自我体验及辨别的能力;思维能力是作为思维主体的人的最重要的能力,是思维发展的内在标志,在整个智能结构中,它是人的一般能力的核心。
3.通过课外阅读丰富和积累学生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等,指导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文化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风格和高尚的人格。
二、科学地实施课外阅读
1.寻找途径,激发课外阅读兴趣。阅读兴趣的培养,一方面得益于教师健康的引荐和疏导,另一方面还要取决于学生个性、爱好、心理、理想和意志的影响。如教《朱自清・春》一文后,教师可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描写春的文章,或教师有意识引荐一些文学作品让其阅读,或诱导他们到学校读书室寻觅这方面的有关书籍。通过阅读,从而获得更多、更广的知识。同时,让学生享受读书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2.加强指导,传授阅读方法。结合课堂的阅读教学,根据不同读物的不同性质,从阅读方法和技巧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点拨,努力使学生把在课内学到的阅读知识,通过课外阅读实践,转化为较强的阅读能力。该精读的必须达到能背诵的程度,当然略读的章节就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文化层次等特点,培养训练他们的略读、速读和跳读的能力。
3.挖掘书源,保障课外阅读资源。为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教师要指导学生购买订阅合适的刊物,鼓励学生相互调剂、资源共享。同时可向家长宣传某些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图书,适当购买一部分,并督促子女在家中完成每天规定的阅读量。语文教师应尽可能与学校、镇村文化中心等联系,多给学生一些方便之门,让图书馆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阵地。此外,还可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媒体搜集有用信息,进行网上阅读,并向他们推荐一些优秀网站,真正使互联网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
4.突出主体,尊重学生选择性和自主性阅读。在课外阅读中提倡个性化阅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不同的情感差异、不同的个性气质、不同的读物来源以及不同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因而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和体验都有所不同,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要提倡个性化阅读。尊重学生选择性和自主性阅读,但绝对不允许他们太随意,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人文礼貌,真善美人格等方面的书籍,关注人类命运和地球家园,崇尚科学。通过阅读能使学生明辨是非、真伪、善恶。具有正义感,爱好和平,拥有爱心和温情。矛盾说:“善于选书,才能善于读书”。鉴于此,教师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建议,广泛收集中外图书推荐书目或现有的读本。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阅读。为学生提供一片寻找自我、发展自我的广褒的“文化原野”,让学生在这块无际的原野上奔驰、博采。
广泛的阅读,其实就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和储存。一旦机会来了,则呼之即出。从古到今,许多杰出的人物,无论是上层领导,还是基层百姓,他们的成长经历证明,人的情感体验方式、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及成年后的价值观、审美观,无不受着早年语文教育的深远影响。在此,我恳切的希望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够关注阅读、研究阅读、从小培养学生的读书意识、读书兴趣、读书方法、读书能力和读书习惯,个个成为课外阅读的爱好者。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真正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标。
(责任编辑:张华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33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