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实语文素质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齐慧贤
素质是以人的天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结构和质量水平。一个没有遗传缺陷的人的素质是后天所决定的,是在社会实践与学校教育中逐步养成的、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多种品质和能力的总和。而这个总和中语文素质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素质教育既是一个人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基础,也是一个整体素质结构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语文素质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思想道德教育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主导,教育学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文化科学、劳动技能的教育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通过读、写、听、说来完成;生理、心理的教育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关键,使学生身心健康、独立自主。具体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德育应该贯穿在我们进行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育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和语文教育相统一的原则体现了德育和智育相统一的原则。
中学课本中,好多课文本身就是很好的德育教育素材。如:《最后一课》,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长江三峡》、《雨中登泰山》等抒发了爱国情怀;《老山界》、《梅岭三章》、《劝学》可以对学生进行意志力的培养,使学生明确缺乏毅力、意志力,学习就搞不好,今后的工作也不易搞好,在时代的竞争中就可能失败。
2.通过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
中学语文课本选编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这些都属于文学范畴。对中学生进行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教学,主要是为了帮助他们获得这几种文学体裁的基本常识,培养阅读鉴赏这些文学作品的能力。
通过散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散文文情并茂的完美性,从而感受到艺术感染的思想熏陶。通过小说教学使学生了解了有关小说的基础知识,培养了阅读、分析、欣赏小说的能力,提高了他们运用文学语言的能力,并培养了形象思维和审美的能力。
3.通过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篇目中既有表现社会美的,也有表现自然美的,同时也有表现崇高的,表现悲壮的,表现滑稽的,表现优美的。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以准确、优美的语言,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勾勒出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呈现出济南楚楚可人的风姿,极好地表现出自然之美。《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道:“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着敌人腰的,有抱着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粘满了脑浆,……另一个战士,他的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多么崇高、壮美的画面,能不为之感动?朱自清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描写了春天的山、水、太阳以及春天的风、雨、花、草,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美景图”,令人心旷神怡,必须调动全身的感觉、嗅觉、味觉来感受“欣欣然张开了眼”的春天。
4.通过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中学语文教材涉及多个国家,多个历史阶段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虽然是散于各篇课文中,但一旦归集起来,不难看出,还是比较系统的,内容也是比较丰富的。因此,通过语文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祖国文化和异国风情,并可以通过了解、认识、掌握文化知识的过程而了解历史和民间的一些习俗,从而提高文化素质。
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语文素质教育
首先,语文学科进行思想素质教育,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这是由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素质教育在授课中没有独立的教学过程,而是结合听、说、读、写的教学过程而一点一滴逐步加深和提高的,这种素质教育,是语文本身发出而不是外加进去的。
其次,语文的素质教育非常广泛,因而能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整体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政治、经济、国家、社会、家庭、理想、道德、情操、伦理、美学等等,几乎无一不涉猎。但其又不是政治课,它没有一个明晰的思想教育系统,因而只能从教材的教育因素――听、说、读、写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研究一个阶段,一个单元,乃至一堂课的教育重点。
再者,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重在感染、渗透,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渗透,就不是生硬的外加,机械的穿插,而应将语文教学任务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到语文训练的全部活动中去,这种渗透正像“随风潜入夜”的春雨一样,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也就是要把教师有意识的精巧设计,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并消化,不至于像生吞活剥或是僵硬的说教,使学生产生逆反。这正是“潜移默化”的妙处。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而不是抛开听、说、读、写训练,抛开课文中固有的思想道德因素而外加的什么思想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61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