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生学习生物积极性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由于生物科学不列入中考科目,使很多学生对生物没有兴趣,缺乏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学习积极性 探究
  
  在新课程改革后,由应试教育转变为实施素质教育,生物学科不列入中考科目中,大多数学校不重视,学生也相应对其不感兴趣,使生物科学受到冷落。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生物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课题。笔者总结几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谈点体会,以抒陋见。
  一、培养学生认知学习生物科学的意义
  我们生活在生物的海洋里,无时无刻不与生物打交道。离开了生物,人类就无法生存,也就无所谓发展。在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切身利益。一方面可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切身体会,另一方面可结合高考制度下,选考生物的策略优势,让学生明白学好生物的重要性。其次、营造好一个学习生物的氛围,生物教师除了在课堂要用生动的言语、活生生的例子、多种的教学方式去营造好课堂的氛围,还要利课室的黑板报、著名的生物学家肖像及名言、学校的学科专栏、学校的学科专题报告、学科竞赛、学习经验交流、学生生物论坛等丰富形式营造好学习生物的氛围,让学生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受到良好的心理暗示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学好生物的热情。
  二、巧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对新知识比较有兴趣,而生物学科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并且生物中的一些知识是许多学生在自然界常见的现象,但学生对这些现象的理解却似懂非懂、一知半解。这时在课堂上就可根据课本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已无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必须用更新更高深的知识去解决,因而产生求知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为什么到了秋天叶变黄了?为什么下雨过后,叶面上有水珠流动?”学生却不知其中奥秘,因此,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习兴趣。又如人为什么会出汗?汗液中含有哪些物质?它又是如何排出体外的?这些问题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遇到又无法全面、正确解答。所以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讲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学习常见生物现象中所蕴涵的生物学知识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三、运用丰富的直观教具,加强直观教学
  生物是一门与我们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科学,同时也是比较直观的科学。运用直观教具,能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讲“鱼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把一条活鱼带到课堂上,让同学们观察在水中自由游动的鱼,然后引导学生对照实物描述其生活习性、形态特征。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用“物”直观教具外,还可采用以“物”对“图”的方式教学。讲“种子结构”这部分内容时,提前准备好浸泡过的菜豆和玉米的种子。上课前,让生物课代表分发给每位学生。课上,先让他们观察种子外形,然后进行解剖,并在教师指导下,对照挂图把解剖出的种子各部分器官归位排列在解剖盘里,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种子结构特征,写出板书。这节课讲授的内容便牢牢地印在了学生们的脑海中。初中学生对生物活体、标本、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有极大的兴趣。因此,选用适宜的教具,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尤其是能引起上课容易分心学生的注意,产生了认真听课的愿望。这样便使教师“抓住”了学生,而学生又“抓住”了教材。合理使用直观教具,教师的讲解就不再枯燥无味,学生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求知识。
  四、开展生物讨论活动,促进学生学习
  在生物课程中,常常有一些小讨论题目。课文中的讨论题,实际上是要求学生进行科学小实验,如“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的讨论题,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亲自观察种子是怎样萌发并长成幼苗的过程;“餐桌上的糖拌西红柿和盐拌青菜的盘里为什么会出现许多水”的问题,需要学生动手做一做,就能明白细胞是在何种条件下失水或吸水的。这些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生物学教师不仅要注重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讲授教学重点、难点时,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的成语、儿歌、谜语等小资料,或者进行抢答竞赛等形式的活动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应用“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白胖子”这一谜语来说明花生果实、种子的特点。讲解昆虫变态发育时,采用谜语“姑娘真勤快,专门吃青菜,成天吐银丝,供人做穿戴。”来说明蚕的生活习性、特点和经济意义。这样联系生活实际,又让学生动脑的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生物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联手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科特点,应用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以及生动有趣的实例,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总结,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90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