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参与意识 促进自主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雪萍
〔关键词〕 参与意识;自主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8(A)―0021―01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如果学生能够自觉、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学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大力倡导学生参与数学教学,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既是学生自身智力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其自主学习。
创设情境,激发参与的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无意中接近难点,学到知识,从而消除他们对所学新知识的陌生感,减轻心理负担。
明确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对教、学双方在某门学科段的教学所达到的程度的规定。教有目标,学也应有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目标展开教学。以往的教学只注重教的目标,而忽视了学的目标,致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我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在授课前出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教学目标了然于胸,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增强其自主参与意识。
自主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在每节课出示课题后,我启发学生:“看到这一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灵活,发言积极、踊跃,提出的问题各种各样,而且切中要害。可见,学生的自主提问有力地促进了他们的自主学习。
大胆放手,发挥参与的主动性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对学生“信得过,放得开”。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教师决不指导;凡是学生自己能思考的,教师决不暗示;凡是学生自己能理解的,教师决不替代。给学生应有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想说、敢说,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参与教学的主动性。
互换角色,参与讲解。以往的课堂都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我经常与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当小老师,主动参与知识的讲解过程。例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我在学生自学课本后,点名让学生板演尝试题,让他们模仿教师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这样,学生获得了学习的主动权,从被动走向主动,变机械学习为创造性学习,既锻炼了胆识,又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
质疑问难,讨论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疑难问题启发学生勤动脑、多思考,并且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讨论,集思广益,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讨论中我提倡让学生自由表述,大胆辩论,想到就说,站起来就谈,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在这种友好、热烈的气氛与紧张、激烈的讨论中,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板书设计,既“扶”又“放”。课堂板书,历来被认为是神圣的,是教师的“专利”,是学生不可“侵犯”的。然而,在今天的教育新形式下,教师的这一“专利”应有所“转让”。在教学过程中,谁最先找出答案,就让谁去板书,这无疑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好办法。但板书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去做。以计算为主的课节,板书完全可以交给学生完成,教师只做点拨、评价;对于“放”、“扶”结合的课节,教师完成“扶”这一部分的板书,学生参与“放”这一部分内容的板书。
教给方法,确保参与的实效性
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不是完全将一切都交给学生,教师不闻不问,这样的参与教学是没有效果的,反而会事倍功半。要想使学生真正获得知识,除了有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外,还要有一定的实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通过示范、指导、点拨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般思维方法和迁移、联想、判断、推理等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利用这些方法,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真正获得知识。如,学生在学习了小学数学后,学习初中数学时,就可以运用迁移的方法对新旧知识进行类比,利用类比自然推出新知识,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02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