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让小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学习的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参与学习,关键在于教师要摆正自己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鼓励学生质疑反问,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学习 激发兴趣 培养创造力
中图分類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9.07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而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讲得多,学生对教学过程参与的程度较低。教师那种“快节奏、大容量”的“题海式”讲练教学,在课堂上不可能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空,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种教学,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忽视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教学环节,忽视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教学过程。学生的主动学习,正是对这种“依赖式”教学的否定。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下面,我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情趣,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如何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数学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 一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2.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首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能激起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再次,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
3.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教师要善于在数学教学中设疑
1.让学生在情境中质疑。学习中质疑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一种心理需要,同时学生特别关注自己或同伴提出的问题,讨论时格外投入。学生处于轻松的心境,思维活跃,才能点燃求知的欲望。平等、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发问,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亲和力。因此创设情境,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才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形成较强的参与意识。学生强烈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勇于发问,勤于发问,善于发问。
2.让学生在探究中解疑。《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中提出:“要把问题解决作为教学的核心,应当在各年级把学生引进问题解决中去。”、“教师应当制造一种使问题解决得以蓬勃发展的课堂环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接受者。学生质疑后,再引导学生自己解疑,学生会倍感亲切,乐于合作,勇于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因此,在学生质疑后,教师不应简单给个答案,而应把探究获得知识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学过程要围绕问题的解决展开,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切磋学问。因此在质疑后,一目了然的问题,可以抽生互答,重点问题可以分组用讨论法、实验法、画图法、朗读勾画法等,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3.让学生在拓展中再质疑。学生在解疑后,往往有种胜利的满足感,学生在学习中只有永不知足,不安于现状,才能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进步。要使学生在学习上永不知足,达到知识和能力的飞跃,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延伸、拓展中再质疑。在学习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正如陈献章所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因此,教师要把学生教出“问题”来,让学生做“问”的主人,让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解疑,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培养新一代有胆识,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1.会听。让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如下去做:口算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来;教师口述应用题,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适当提问。
2.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纲,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3.会用脑去想。先要肯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人人都动脑去想。
4.会说。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他三会,因此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总之,学生的学习能力强了,学习成绩会随之提高,自信心自然会增强,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有了兴趣、信心,有了汇报的经验,有了成功的体验,自然就有表现的欲望。有了表现的欲望,自然就有学习的欲望,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会真正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1]赵艳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习主人[J].小学数学教育.1998年第12期.
[2]裴明珍.谈小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小学版)教学月刊.2005年2月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49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