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记.过渡.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双龙
〔关键词〕 新课改;文言文教学;三段式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7(A)―0051―01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一直以来,文言文的教学无非是教师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讲解,即“串讲”,学生则埋头苦学,一字不落地记录,结果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而学生翻译文言文和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却不见提高。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那么,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改变文言文教学的现状,让文言文教学走出困境?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尝试运用了“识记―过渡―探究”的三段式教学模式。
一、识记阶段――教师精讲,学生识记
刚刚步入高中的新生在学习中对教师还有一定的依赖性,教师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将文中涉及到的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以及一些常见的虚词和实词的用法等加以讲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常识。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笔者是这样开展课堂教学的:
1.播放范读光盘,让学生正音。
2.教师精讲,让学生识记。本文中主要的文言文知识点有:
⑴通假字:共其乏困(“共”同“供”)
秦伯说(“说”通“悦”)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⑵古今异义词:东道主;往来;乏困;夫人
⑶一词多义:
“说”故为之说;秦伯说
“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越国以鄙远;肉食者鄙
“之”唯君图之;子犯请击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臣之壮也
“以”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以其无礼于晋
⑷词类活用:
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越国以鄙远(意动用法,以…为边邑)
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
既东封郑(名词作状语,向东)
越国以鄙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教师在精讲时,还要注意学生是否能跟上教师的节奏,以便随时做出调整,这种模式可以使学生听懂、记牢。
二、过渡阶段――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教师精讲的教学模式虽然能让学生听懂、记牢,但长此以往,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别说让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展示,从而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两篇课文,课本注释较多,笔者在授课前,先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口头翻译文本,并将无法理解的地方标明,然后在课堂上提出。这些疑问先由学生互相解答,学生无法解答的,再由教师帮助学生解决。以《荆轲刺秦王》为例,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
1.“易水送别”这一场景有何深层含义?
2.怎样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问题提出后,学生集体进行讨论,并从多个角度解读了荆轲刺秦王的历史事件,从而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刚开始不太适应,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们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中,由以前的只记不说到敢于质疑,勇于讨论,为进一步提高文言文阅读鉴赏能力奠定了基础。
三、探究阶段――学生自主研讨,教师引导
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文言文学习后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句式,学习的兴趣正浓,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课外的文本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文言文鉴赏能力。笔者选择了《召公谏厉王弭谤》一文,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梳理课文,并找出文中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归纳文中的重、难点,在小组内讨论,笔者在讨论中做适当引导。这堂课气氛热烈,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教师,理应将自己置身于新课改的风口浪尖,去思索、去感悟、去探求,在变中生存,在变中发展,在变中超越,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充满活力。
编辑:沈丽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09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