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多媒体教学:悲喜交加几多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红进

  [提要] 多媒体教学进入语文课堂,其参与的有效度引起了人们对其教学利弊的思考。站在科学评价的角度,我们不能否认多媒体教学特定的优越性,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其隐忧。因此,多媒体教学需要从实际出发,灵活而有限度地使用,科学而理性地评价多媒体课堂。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优越性 隐忧
  
  多媒体教学的引入,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多媒体现已成为教学领域一支强劲的生力军。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更加坚定了许多人对多媒体教学的崇拜,以至于很多同行把“凡公开课,必多媒体”推崇为一种真理。
  但是,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也接触了各地区公推的所谓优质课,明显感觉到某些多媒体的运用在语文课中的累赘、轻浮和急功近利。在此,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
  一、不能否认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多媒体以其科技含量高、提供信息能力强以及可传播、可自由操作、超越时间及空间运行的方式等独特优势,很快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现代化的形式与工具[1]。教师如能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能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
  l.多媒体教学能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成长
  众所周知,在智力水平相近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起着决定性作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这一独特的教学手段的作用,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且能够延伸教育,在更多更深的层面上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素质。
  首先,多媒体教学对学生情感、兴趣和动机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它填补了语文课本自身图片不足的缺憾,使学生在抽象感知课文的同时形象地加深印象,并插上想象的翅膀,将对语文课的体验延伸得更广更远,对情感、兴趣和动机有积极的作用。
  其次,多媒体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意识有积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形状、色彩等多因素为一体,多角度、多感官地刺激学生的大脑神经,使他们从心理上乐于上语文课,情感上更易于接受语文,对知识的渗透和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效果。
  再次,多媒体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机、情感、意志,改善学生的性格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性格自我完善的水平标志了一个人的心理成熟的水平,完善性格是一个人终身的课题,生命的质量最终是以性格的完美程度来衡量的[2]。多媒体教学凭借其绚丽的色彩延伸了课堂教学的长度,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最大可能地满足了学生阅读的需求,培养了学生的动机、情感、意志,改善了学生的性格。其突出的表现是让学生伴随着思维的开阔,性格变得开朗而活泼,提高了生命的质量。
  2.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运用多媒体能有助于弄清文章的篇章结构。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一篇文章的篇章结构,理清其思路是关键。例如在教《苏州园林》一课时,可以先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欣赏。录像的前半部分体现苏州园林是“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后半部分则可选择几处有特色的景点,并捕捉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并可在放录像的同时配乐(最好是古典音乐)朗诵课文,让学生在欣赏录像、聆听课文的同时思考:苏州园林总体特征是什么?设计者们是如何实现这个特征的?课文第2至6自然段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让学生在大脑中留下苏州园林的美好画面,进而用较快的时间清理本文的“脉胳”。
  其次,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课文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感性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发展其抽象思维。
  再次,多媒体教学能加大课堂信息的容量,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总之,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有力地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实现传统的教与学方法的改变,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益[3]。
  二、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隐忧
  由于上述多媒体教学特有的优越性,一些人对多媒体产生了盲目的偏爱,认为只要用多媒体就是先进的,就是好的。这是长期以来存在于教育界的一个误区。某些多媒体教学环节不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相反地会对人的大脑产生屏障作用,使技术和教育之间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4],令人担忧。
  1.神化多媒体教学,就会误导教学思想和教学评估
  首先,课件制作缺乏通用性方面的考虑,作秀成分明显。通用性是考察课件效率和效益的最重要的标准。许多人制作课件,出发点不是为整体的教学服务,只是为了偶然上公开课的需要,以充分显示出“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为此花很多的时间来制作课件。这样的课件不可能用在别的课上或者别的老师的课上,并且教师整个一学期都在为一节课翻肠倒胃,其他的课肯定要打折扣,这对学生、对学校都不是好事。
  其次,多媒体的运用成了优质课评比、教师评优晋级的重要标准,这更值得商榷。笔者认为,优质课的评价标准需要重新审视,那种“非多媒体(课件)者一票否决”的不平等原则导致了诸多矛盾和隐患,众多教师心有不乐却也无可奈何。
  2.多媒体教学或将抹杀语文个性化教学
  大家知道,语文课的特性要求教师用优美文雅的语言,似清泉,如春风,通过生动的富于魅力的范读去诱发课文中的美,去感受作品所蕴涵的丰富情感,并把自己感受到的美的情感渲染给学生,创设课堂的美的氛围,去拨动学生心中的琴弦,并通过师生互动碰撞出心灵的火花。而这一切,多媒体课件是难以取代的,鼠标的点击声是冰冷机械而冷漠的[5]。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仅仅扮演一个电脑操作者的角色,如果语文课没有了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诵,没有了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没有了教师耳提命授的点拨、语言点化创设的意境,没有了师生思想火花的碰撞激发的情绪,那么,语文课就必定索然无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何从谈起?
  3.不恰当的多媒体教学将使文学教育面临尴尬
  近年来,社会各界批评语文将文章肢解成知识拼盘;学生也嫌“语文课没味儿”,不爱上。而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又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于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愈来愈多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其势头也越来越猛,占有课堂时间的比例远远超过学生对书本的阅读,甚至走向了“无视图不成课”的极端[6]。
  静一静地再思考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使用多媒体课件?张志公老先生早在1994年就说过:“文学教育,当然要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是不在话下的,更重要的是文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图像化过多的介入甚至替代,让学生不需要看太多的文字说明、不需要开动脑筋就能看懂。可见,图像化缺乏文字阅读具有的那种逻辑上的深入与综合性的理解,反而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文学教育呼吁回归书面文本的阅读。我们可以利用图像化的优势来创设情境,起一个“导”的作用,而非喧宾夺“主”;可以利用图像化的优势来水到渠成地强化阅读,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而非“画蛇添足”。
  总而言之,多媒体终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教师要正确处理教学与多媒体的关系,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而不能本末倒置;要从实际效果出发,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教学,把着眼点放在整合多媒体手段提高授课能力上。引用台湾学者徐新逸教授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
  
  [参考文献]
  1.陈敬朴《基础教育概论》(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0:P215)
  2.贾晓波《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0:P157)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积极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人民教育》1999.10)
  4.陈敬朴《基础教育概论》(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0:P219)
  5.李园香《图像化时代:文学教育的尴尬》(《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
  6.陈咏梅《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思考》(《教研新成果》2003)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61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