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利情境 打造高效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毛响响
当前,打造高效课堂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呢?笔者认为,应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的疲劳程度,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能够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经验、接受能力之间的距离,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准确、快捷地感知、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创设操作情境,打造实践性的课堂
数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其思维性与抽象性极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若不经历亲身体验、亲自尝试,就无法对概念形成深刻的认识,更无法对新知进行灵活运用。数学课堂应结合所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尝试中去感知、去思考、去收获。事实证明,数学中涉及到图形的内容,尤其是立体图形,往往更需要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否则就很难在大脑中准确构建知识的框架,从而对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处理。操作的过程即学生学习的过程,只有实践性的数学课堂才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应让学生亲自动手,对折图形后如果能完全重合则该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即为对称轴;反之则不是轴对称图形。学生操作后很容易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准确地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探究、极其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充盈着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只有创设合理的操作情境,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尽情地探索知识的奥秘,才能更好地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在活动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创设故事情境,打造趣味性的课堂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决定了他们对故事充满兴趣。教师应善于将所要讲授的内容巧妙地安插于学生熟悉的故事中,让学生带上一份本能的好奇与求知需求去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故事情境的创设,可以放在课堂的导入环节,亦可置于课堂的新授甚至巩固、拓展环节。如学习“年月日”一单元时,由于所学内容较为抽象,概念较多,学生往往会觉得枯燥乏味,从而对学习丧失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巧妙结合当前热播的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设计故事:一天,慢羊羊村长想看看羊村谁最聪明,于是便出了一道题考考大家,他说自己到2008年只过了15个生日,让大家猜猜他的年龄。沸羊羊想都没想说:“15岁。”大家都笑着说不可能。懒洋洋懒得想,干脆睡觉了。美羊羊左思右想,始终没有结果。这时,喜羊羊站起来说:“村长的生日一定是个特殊的日子,很少见,至于到底是哪一天,我也说不上来。”学生们此时已沉浸在故事中,都迫不及待地想找到答案,于是教师顺势导入新课,引出平年与闰年的知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问题情境,打造思考性的课堂
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思考与探究的欲望。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地运用提问技巧,引导学生开展争论。学生思考与争论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不可限制甚至打断,只需针对学生思考和争论的结果,适机地给予指导。如学习“角的性质”时,为了准确把握角的概念,教师精心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在本子上画一个30°的角,在黑板上画一个30°的角,在场地上画一个30°的角,哪一个最大呀?学生中有的说场地上最大,有的说一样大。教师未评价,而是继续提问:“把45°的角放在5倍放大镜下,此时看到的角多少度?”学生对此说法不一,争论不休。教师此时依然未作评价,而是组织学生观察测量,学生最终找到了正确答案。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避免了教师代替学生做结论的“一言堂”行为,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创设生活情境,打造实用性的课堂
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高效的课堂学习旨在将所学知识第一时间作用于生活实际,所谓“学以致用”就是这个道理。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课堂学习的快乐,提升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如教授数学“24时记时法”时,新知学完,学生对24时记时法有所了解甚至熟悉,此时教师布置了一项任务:合理安排自己平时和节假日的作息时间,要求使用24记时法。这无疑是创设了一个有效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提供了机会。这些源于生活又富有实用性的学习任务是高效课堂所倡导的,更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与综合素养发展所必需的。因此,我们要尽量创设恰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好数学。
总之,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让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得高效起来,教师应立足学生实际,精心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责任编辑赵永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07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