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中前行 让智慧闪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部编版新教材的推广使用,我们发现低年级语文越来越难教了。以部编一年级上册《比尾巴》一课为例,我们还有许多需要尝试、反思、总结。教育是需要智慧的,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学的艺术性,让识字教学多一点趣味,让朗读指导多一点变化,让课堂教学多一点创新。
【关键词】识字教学;朗读指导;教育智慧;创新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新学期从一年级开始,全国小学统一使用部编语文教材。这意味着,持续多年的语文教材“一纲多本”时代正式结束。随着部编版新教材的推广使用,我们发现低年级语文越来越难教了。对比原来的苏教版教材,部编教材在编排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先教一个单元的识字,再进行两个单元的拼音学习,把汉语、汉字摆到第一位,识字量也随之增大。如果教师还是日复一日地进行模式化的识字教学,学生都可以猜出来教师的下一步要干什么了,他们还会有学习的期待吗?
部编教材也非常重视朗读。以一年级下册为例,每一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都提出了朗读的要求。有七种不同的具体要求:第一种,读好感叹句;第二种,朗读与表达,在朗读之后,结合文本信息进行口头表达;第三种,读好对话;第四种,朗读与思考,在朗读之后,根据文本内容和实际感受思考相关问题;第五种,朗读后背诵;第六种,读好长句子;第七种,分角色朗读。显然,单一重复的朗读指导已经无法适应新的要求。
如何用好、教好新教材,值得我们深思。以部编一年级上册《比尾巴》一课为例,我们还有许多需要尝试、反思、总结。
一、告别枯燥,趣味识字
我们要学会接受新的理念,一年级的课堂应该是活泼的,要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学习语文、学习汉字的快乐。在教学中,为了提高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和效率,我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让他们基于兴趣和热情自主识字,发展语言。如认识“长、短”两个生字时,先让学生观察生字卡片,我将生字卡片做成了一长一短两种形状,让学生对长短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让他们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长的,哪些是短的。最后结合课文进行适当拓展,出示了另外的六种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当小裁判来评一评“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抓住识字规律,我们可以实现有层次、有梯度的识字教学,让生动有趣的画面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语境的转换中识记生字,学会运用。
我们要让识字回归生活,将识字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联系起来。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大多是具体形象的思维,对于大量抽象的汉字是非常陌生的,根据其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我们应化抽象为形象,拓宽识字途径,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如“兔、公、松、鼠、鸭”这些生字都是小动物的名称,我将它们放在一起,和小动物的图片一起呈现,立刻唤醒了学生的生活记忆。他们兴致勃勃地和小动物们打招呼,沉浸在情境中。生字不再是孤立的、冰冷的文字,它有了温度、多了情感,使学生投入到可以具体的语境中去认识、理解、运用。再如认识“伞”字时,我将生字卡片制作成了伞的形状,边讲述边用手比划:伞字上边的人字头是伞面,下边一根长长的是(伞柄),中间还有支撑着伞的(伞架),学生在对生活知识的回顾中完成了生字的识记。接着,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伞,小朋友们都争着来交流:太阳伞、雨伞、降落伞……从伞的构成部分到伞的种类,实现的不仅仅是“伞”的分类组词,更是学生思维的发散。
识字教学还应具备完整性,我们应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扭转教学活动的浅层性和碎片化。随文识字也叫分散识字,但我们不能将其割裂地进行,各个环节之间要体现联系,注重识字的巩固。在学生认识了小动物的名称后,我展示了一些词卡,请学生来认一认小动物的名字,并邀请读的正确响亮的学生将词卡贴到黑板上小动物的旁边,请这些学生当当小老师领着其他学生再读读这些名字。通过不同的形式学生反复地与生字见面,既不会让学生觉得厌烦,也达到了较好的巩固效果。在情境中识字,在游戏中巩固,我们就能让识字教学变得趣味盎然。
二、告别单一,多样朗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重在“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朗读能力培养的黄金期,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朗读训练,以此促进朗读习惯的养成和朗读能力的提高。
《比尾巴》这篇课文采用问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极富儿童情趣,讀起来朗朗上口,。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读好文中的问句又是教学难点。学生第一次碰到带有问号的句子,大多数学生还不认识问号,我先出示文中的六个问句,让学生仔细找一找六个问句的共同点,他们一下子就找到了“?”。通过播放“问号的自述”,让小朋友们在听的过程中明白朗读的要点,再让他们自己一边动手一边试读。学生都感到很新奇,听的特别认真,个个跃跃欲试,显然他们已经将问号当成了自己的新朋友了。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各种朗读形式的功能和适用范围是不同的。教师应精心设计朗读指导环节,科学合理地开展朗读训练,提升训练的效果和效率。如在第一次试读问句时,我读第一句,学生读第二句,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展示朗读时,我试着让一个小组一起来展示,每人读一句,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进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自然地读出了问句的语气,教学难点的突破有了水到渠成之感。
我们都知道创新的重要性,可是,知易行难。教育创新之路我们举步维艰,满布荆棘,我们既想让学生学的扎实,又想让学生学的快乐。我们有太多的顾虑,以至于一而再,再而三地去灌输,我们厌倦了,孩子们也厌倦了。换一个思维的角度,换一种思考的方式,创新也可以很简单。
三、告别模式,灵活应变
很多时候,老师就像一部每天都在不停运转的机器。然而,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多变的,这就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许多变数。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自己的小失误,更多的是对生成处理的不恰当。我们总是用着“经验”去解决问题,至于我们的方法、措施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存在什么问题,我们很少甚至不能够去考虑。如果我们能够停止重复,停下来静心思考,必定能找到更为有效的解决策略。
如果我们有一颗勤于思考的心,就会发现,知识是无处不在的。有时候,孩子的思维是成人世界的老师。是孩子让我们知道苹果里有着五角星,那我们也该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相信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在教学“长、短”二字时,我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请你来比一比,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我说。一个孩子回答我:“谁的耳朵长?……”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怎么会把话题带到“耳朵”上去?我马上纠正了这个孩子,将这个话题终止了。课后,我没有忘记这个小小的插曲,我细细地思考这是什么原因,当我看到自己制作的课件,豁然开朗。为了拓展训练,我选择了三个小动物让学生来比一比:老虎、小鹿、兔子,尾巴一个比一个短,而耳朵呢,不正是一个比一个长吗?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拓展学生的思维,殊不知教师自己的思维定势才是最可怕的,它在无形中扼杀了多少孩子的创造力。课堂的生成是宝贵的,又稍纵即逝。我们要在尝试中不断历练自己捕捉生成性资源的能力,合理利用,灵活应变。
通过教学反思,我意识到“智”和“趣”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显然,枯燥重复的教学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是不利的,我们应该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学的艺术性,用精巧的构思去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爱上学习,学会学习。
教育是需要智慧的,它就在我们的实践中,就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那智慧是什么呢?实际上,“智慧”就是一种谦虚的探求的良好的状态。不管是教育教学,还是教育科研,我们要做的是善于思考、勤于思考,虚心的倾听、潜心的研究、全心的吸纳,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我们都是奋斗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的教育者,但我们不能仅仅做平淡的讲课人,让我们做一个勤于思考的研究者,敏于观察,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成长进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049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