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协同视角下作物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视角,分析作物学科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石河子大学作物学科青年教师培养经验,以及专业多年的产学研探索实践,提出基于产学研协同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及提升方法。
关键词:产学研协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1-0016-02
2014年,石河子大学农学专业获批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计划”实施的最终目的,是全面培养具有一定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农艺师,而卓越农艺师的培养,需要专业教师作为卓越的大学教师。正如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质量”[1]。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量具有一定理论知识、较强科研能力的博士进入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这些青年教师囿于专业知识积累不够、教学历练不足等原因,在教学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5年以来,农学专业加强了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对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实施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为适应“卓越农林计划”的要求,作物学科青年教师也需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不断改善与提高。为此,本文从产学研协同的视角,分析当前作物学科青年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基于产学研协同的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方法,以期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有序提升提供参考。
一、青年教师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教师的定位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在教学中成长,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本职工作就是课堂教学。尤其是青年教师,处在教学的起始阶段,需要在课堂教学、课程建设方面花时间,花精力。问题是目前地方高等农林院校青年教师对教学活动认识不足,过度依赖现代教学手段,教学基本功有待提升,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基本功欠缺,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高校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一般包括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探索、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探讨。青年教师要想上好一门课程,第一,泛读教材和精读讲义,要对教材进行整体解读和章节解读,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课堂讲义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记忆,要求授课教师一定要编写适合自己展开教学的课程讲义。第二,专研课程教学大纲,明确章节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第三,做好课程教学设计,好的课程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理念的顶层构思、实施层面的细节取舍和知识结构的逻辑衔接。注意教学方式与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科学严谨与通俗表述、学科前沿与实际应用等环节。第四,精益求精,做好PPT。PPT的制作要求教学内容深入浅出,直观清晰,文字简明,方便记忆。只有做到以上四点,才能集专业引导、知识讲授、科研素养和批判精神于一体,有效引导学生学习。部分青年教师认为教学就是把PPT上的文字传授给学生,教学过程趋向于程序化,甚至部分教师从网上下载课程PPT,稍加修改运用到教学中,不愿花时间和精力研读教材、编写讲义、专研教学大纲、做好课程设计和PPT,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及学生的总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师生互动少,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差。
(二)过度重视科学研究,对教学与科研关系认知不足
石河子大学作物学科是自治区高峰学科,从大学到院里均要求学科教师注重科学研究。青年教师通常加入相关科研团队,申报国家、兵团和校级相关领域科研课题,花费绝大部分精力和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另外,学校职称晋升评定和年度考核仍以科研成果为导向,多以论文、专利等为主要考核指标,教学工作的考核基本以完成教学工作数量为指标,对教学质量没有设置相关考核指标。青年教师迫于职称压力和年度考核要求,倾向于重视科研,忽视教学和教学研究,并且青年教师申请到的课题多为国家自然基金,偏重理论研究,与学科技术推广及社会服务存在一定差距,并未起到对教学的反哺作用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达不到“教学为科研奠定知识基础,科研向教学注入智能活力”的双赢目标。
(三)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积累,对专业实践技能的储备和拓展不足
作物学科大部分青年教师入职前一直在高校或科研单位从事学科某一专业方向相关课题的研究,研究背景单一,学习期间注重与研究课题相关理论知识的累积,专业其他方向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实践经历几乎为零。部分青年教师就业后没有进行系统的教学技能培养,没有经过专业从认知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的全程培训,直接承担农学专业相关理论课程,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储备不足,专业相关技能欠缺,课程讲授呆板枯燥,做不到教学过程的游刃有余,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达到课程专业性和趣味性的有机衔接。
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及提升的措施
(一)构建产学研协同培养模式,促进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
通过联合申报项目、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科研与技术推广环节,鼓励青年教师与科研机构和行业企业对接,加深高校青年教师与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构建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的协同培养模式。以产学研协同培养模式为平台,实现高校青年教师和地方推广人员,农业科研项目和农业生产问题,农业技术服务和农民生产需求,教师培养和学生需求的對接,提升青年教师的创新实践能力,推动青年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的提升和科研反哺教学能力的提高,做到科研与教学的相辅相成。
(二)基于产学研平台,强化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物学科建立了与地方科研院所、技术推广站、公司、基层团场四种类型产学研协同基地,实施了差异化的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计划,建立了多样化的青年教师能力培养体系。如,与产学研基地联合申报带有技术推广性质的国家或兵团级纵向科研项目和承担企业的横向科研项目,在技术研发和成果示范中卓有成效地培养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真实地感知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从而促进教研相长。 (三)建立青年教師教学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绝非一日之功,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千锤百炼。为确保学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构建其教学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第一,建立PDCA管理机制。PCDA是指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3]。学科青年教师的培养也应遵循这一管理机制,使青年教师的培养始终处于规划、实施、改进、提升的循环状态。第二,建立制度化的激励机制。在年度考核、绩效工资发放、职称评定等方面设置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和教学研究量化指标,使其规范化、制度化。第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构建专家督导、管理部门、同行教师和学生为主的四级青年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督促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升。
总之,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实践、反思、总结、改进、提高的系统工程,尤其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通过与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合作,加强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培养。对地方高校而言,产学研协同是培养和提高作物学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艳,支希哲,高行山,朱西平.工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1):107-110.
[2]高耀,沈文钦.中国博士毕业生就业状况:基于2014届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2):49-56.
[3]李群英.地方高师院校戴明环教学质量与保障体系构建[J].职业时空,2008,(10).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Ability of Young Teachers in Crop Sci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JIANG Gui-ying,LIU Jian-guo
(College of Agriculture,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Xinjiang 832003,China)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duction-study-research cooperative innovation,analyzes the crops subject main problems of young teacher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and combining the crop of shihezi university young teachers training experience and professional production for many years exploration practice,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team of young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training and promotion methods.
Key words: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young teachers;teaching ability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445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