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礼仪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礼仪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教育。礼仪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中,不少人礼仪观念淡薄,思想品德滑坡。为此,本文提出如何加强礼仪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内在素质优秀,外在形象良好,德才兼备的青少年学生。
【关键词】礼仪文明;养成教育;提高素养
一、礼仪及其重要意义
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也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礼仪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教育。因此,让学生接受文明交际礼仪的启蒙教育,全面系统地养成文明礼仪风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他人,懂得自爱、他爱,提高共处、生存的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如今,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社交面的扩大,礼仪已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人们的正常生活都离不开礼仪在人际交往中,讲究礼仪不仅是自尊的表现,而且是对他人的尊重。礼仪在治国安邦、立身处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高低、有无教养的尺度,也是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礼仪的重要性。要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礼仪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当前,加强对青少年的礼仪教育,不仅能有效地加强学校管理工作,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升华,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具有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谈吐文明、讲究卫生的行为举止。
二、当前礼仪教育的现状
在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中,不少人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一些人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懂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满口粗言烂语;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为所欲为……这些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近几年,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而社会群体文化水平的提高相对滞后,道德水准也不尽人意。特别是我镇,大量涌入的外来人口,造成较为混杂的周边环境,严重影响了学生礼仪修养的提高。一些家庭只重学习成绩轻思想道德教育,礼仪更是无所谓,再加上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很多孩子自私、任性,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过于强烈,不懂得尊重、关爱他人与严于律己。因此,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更显得重要。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教学生学会做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所以,我们进行了青少年学生礼仪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这对学校文化品位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都是非常必要的。
三、如何加强礼仪教育
(一)必须先从青少年自身做起
首先,青少年学习“礼仪”要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礼仪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现形式,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其次,学习“礼仪”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为基础。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希望被別人尊重、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容别人侮辱、歧视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学生在学会尊重他人时,自己也将得到他人的尊重,从而在自尊心得到提高的同时,其内心的道德要求也在提高。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很多问题处于半懂不懂阶段,特别是待人、交往方面。培养青少年学生高尚的人格,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良好品德显得尤为重要。礼仪教育可以作为动力和导向,在青少年学生的个体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再次,学习“礼仪”要重在实践。一个人的礼仪只能在言行中反映出来,不说不动就不能说某个人有无“礼仪”。每个人都要在理解礼仪要求的基础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一些学生平时也知道要讲文明、懂礼貌,但在公共场合或遭遇到不很熟悉的人时,其“礼仪”规范就无法发挥,这是他们缺乏自信的表现。要教育青少年学生树立信心,懂得在应用得体的礼仪言行的同时,也是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要敢于展示一个有礼、自信、文明的自我,并且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去表现这一点。
(二)教师是青少年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重要条件
教师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传播者,也是青少年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因素,所以礼仪教育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之中,做到思想明确,坚持德育为首,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作为德育工作的立足点,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常抓不懈。
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把“礼仪”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进行安排,并根据各阶段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教育内容和要求,把教育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采取形式多样的形式,如:召开主题班会、演讲朗诵会、座谈会、专题讲话等,加深“礼仪”观念。
另一方面,坚持正面教育与引导,教育和培养青少年学生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道德。用《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识等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文明礼貌行为的养成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落在指导学生敢于实践与养成的实处。提高学生对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形象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除了利用《道德与法治》课,还要在每节课中适时加入相关内容,渗透文明礼仪的教育思想,向学生讲解文明礼仪知识,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还要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强化学生文明礼仪意识,加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教师在学生面前,要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接待家长时,能注意礼仪规范,以良好的仪表风范为学生作榜样。
(三)校园文化对青少年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具有陶冶学生情感的作用,而且具有心理行为的制约作用。整洁、优美、生气勃勃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着强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整个群体生活的规范力量,使在校园的每一个学生养成自觉规范自己言行的良好习惯。
(四)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平时的言谈举止以及对子女的要求等,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直接在孩子身上发生作用。家长良好的礼仪形象、家庭的文明礼仪气氛是十分重要的。礼仪教育要取得整体效应,就要使家庭教育影响与学校教育取得一致,形成合力。要做到教育原则一致,内容互补,时空充实。因此在礼仪教育中,要向家长明确礼仪教育的目的、要求、家庭礼仪规范。教师应及时把文明礼仪教育的情况和要求向学生家长通报,要求他们配合学校加强对子女的教育,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
总之,成才先成人。礼仪教育要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抓起,注重四个结合,即与养成教育相结合、与课堂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采取有力的措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英.加强礼仪教育 塑造现代公民[J].中学德育,2012(22)
[2]陈鸣鹤.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选[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07)
[3]吕春华.体验内化 润物无声[J].中学德育,2011(01)
[4]朱少梅.开展礼仪教育.提高德育实效.中学德育,2013(03)
[5]吴玮琳.家校互动 合力育人[J].中学德育,2010(22)
[6]徐国英.关注队员成长 把握心理辅导[J].辅导员,2014(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483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