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动态生成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初中的数学课堂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和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原本的资源优势,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进行创新和提高。动态生成教学策略就是一个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本文针对这一教学策略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动态生成;教学策略;初中;数学
  动态生成,是一种将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坚持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构成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利用动态生成的教学策略,创造教学效果更理想的数学课堂。
  一、动态生成主要原则
  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学习内容来设计教学方式,这种教学策略与传统课堂的机械教学是完全不同的,而是教师动态地生成学生的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组织、引导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调整原本设计好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流程,从而更加全面地满足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合作性的交流等等,使得数学课程能够持续处于动态生成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方式具有全面性、多元性、开放性和循序渐进等特点。为了最大化地发挥这些特点的优势和价值,教师要在应用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要坚持将预设与生成相统一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预设和实际生成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分析和解读、钻研、理解创造等,挖掘深层次的教材内容和价值,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教学预设时的目标不应该设定的太高,也不能设置的太低,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因此,教师要连续不断地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根据学生传递的信息来合理调整预设的教学活动,与此同时生成新的教学目标,这也是进行动态生成教学策略的意义所在。其次,教师要遵循学生的主体性,不论是教学任务的出发点还是落脚点,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教师要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教学任务设计的基础,尝试通过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只有这样才是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能够帮助他们树立足够的自信心,积极地投入到未来的学习中。最后,教师必须要进行阶段性的教学评价,引导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精心完成课前预设
  课前预设是实现动态生成式的教学课堂的前提条件,教师必须要凭借自身的专业素养,深入研究选用的教材内容和教材标准,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出发,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为教学目的设计教学任务。因此,进行课前预设的这一环节是动态生成式教学的基础环节。当然,课前预设也要为教师的课堂教学预留出足够的生成空间,也就是学生的发挥空间,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在教学的环节和任务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这一节课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四个步骤的教学任务:首先,是在知识技能方面,要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掌握并且应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定理,在这一基础上明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理和原理。其次,在数学思考方面,要尝试引导学生用多个角度、多种方法,独立证明出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定理,并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邏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推断能力,让学生能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尝试解决数学问题。第三,在应用解决方面,能够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推断五边形、甚至是n边形的内角和、边数,让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学习的严谨性。最后,在情感态度方面,要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灵活捕捉生成资源
  在动态生成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是将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的综合体,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动态意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构建出更和谐的教学氛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能按照简单的预设就按部就班地将教学活动进行下来,而是要根据有弹性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过程中学生产生的新的教学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判断,随机捕捉这些生成性的资源,从而产生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已知在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50°,另一个角为60°,问剩下的一个角是多少度?教师让学生尝试自己进行思考,让他们提出教学的策略。有的学生说,动手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出一个这样的三角形进行测量,有的学生提出了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方法。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思路,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难度更高的问题的追问,从而形成台阶式的问题,实现动态生成的教学,利用学生生成的资源,进行创新性的活动。
  总之,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动态生成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时调整教学计划,为学生量身打造更加合适的课堂,从而点燃学生的学习乐趣,提高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490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