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探讨和追求的目标。阅读是一种创造活动,也是一种体验性活动。教师应注重师生、生生交往,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各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合作探讨的机会,灵活利用各种策略提高学习的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习惯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小学语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学好语文,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基础。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阅读。我认为,小学生课外阅读应从如下几点培养良好习惯:
一、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学校学习期间,学生除了在语文课堂拥有较多的阅读时间,其他课程的学习也许不需要较为集中的阅读过程。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得到快速提升,并且零散的阅读时间也难以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班级内布置小型的图书阅读角,允许学生在家里带来值得分享的课外图书或自己已经阅读过的有益图书,放置在图书角内进行统一的收藏与管理,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在图书角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使班级内始终萦绕着良好的阅读氛围。同时,老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主办黑板报、墙壁展等,将学生分组进行墙壁画的展示,可以有名人名言、唐诗宋词等,甚至可以结合学生在课外的阅读感受自创一些阅读名言。使班级始终充满浓郁的阅读文化气息,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对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暗示,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这样,这个学期为了培养学生的更好的阅读习惯,我坚持在每节课前让学生分享阅读收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浓厚多了。
二、发挥学生阅读自主性,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语文老师,才能喜欢语文,学好语文。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上受传统教育观点的影响,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只是“满堂灌”,根据教学参考资料一路介绍,生硬地分析作品,学生被动接受。新教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是主导,注重点拨、启发、激励学生,放开手,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使学生在阅读理解、品味感悟中学会新知识,培养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老师要淡化过去那种把“课文讲深讲透”的观点,应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语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既是主观又是客观的,学生的想法又是与众不同的,要鼓励学生,使学生在一种自由的氛围学习中,尽情地表达,能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学习兴趣高涨,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展现语文课堂的活力。
好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静下心,走进文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理解文章,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课文是由许多句子连缀而成的,这些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文中的关键句,有的揭示课题,有的点明中心,有的贯穿全文,有的凝聚情感,教师可以从句子切入指导阅读。例如,我在这学期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指导最后一段时,读到“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一句时,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同学比较容易体会到鲁迅的优秀品德,以及想到这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其掌握整体感知课文、深入探究课文、整体回顾课文及独立阅读课文等学习环节。教师应注重师生、生生交往,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各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合作探讨的机会,灵活利用各种策略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长处,使学生在互动中获得主动的发展。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学生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做出记号和批语,还可以写读后感。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掌握好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创新学习。“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对于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教师要及时鼓励,予以肯定。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中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三、指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并最大限度地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所谓“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多阅读,能使一个人变得聪明,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学生在学前教育阶段并未接触较为系统的语文知识,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正规基础课堂的开端。突兀地进行大量的语文知识教学可能会导致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较为困难,而想要按时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就必须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量,课内宝贵的教学时间难以达到这样的目标,因此,只有通过教师的指导,让给学生真正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如略读法、精读法、笔记法等,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有效阅读。
首先,精读法在选择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要选取最优秀、最值得阅读的文章,然后认真仔细地进行阅读,体会作者的描写手法、中心思想,将经典语句进行反复地阅读,就像我们人类咀嚼食物一样,细嚼慢咽,才有助于营养的消化,并且,对于十分经典的段落要做到熟读成诵。略读法主要是指在学习的特定阶段为了快速完成某项任务,而采用的阅读方式,最大限度地加快阅读速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多的资料信息,从而有效完成某些特定的学习任务。对于十分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采取记笔记的方式进行深层次的阅读,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经典的文段,要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对知识进行思考,保证学生在日后的实践应用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运用自如。
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要求其掌握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还要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还要教会学生不仅会根据所读文章做思维导图,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思维导图,甚至要求制作一本思维导图集,及时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多为学生多创造口头交流信息的机会,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够进一步加强指导学生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学生在沟通与交流中交换想法,也让学生从交流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并且,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学生的读促进学生的说,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说话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既能开阔视野,又能增长知识,同时也能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
四、提高阅读感悟力,让学生读有所获
阅读作品,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教师要认真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学、导出学法。阅读课文分精读和略读。在精读课文教学时,教师要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原则,先设计好问题,学生根据思考题进行自读,结合已有的知识找到答案。然后教师检查自读效果,针对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议论,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归纳出学习方法。同一问题,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得出的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这就是学生创造力的表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师生关系,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发表意见的机会。一篇精读课文,可以设计“四步阅读法”:初读知大意、再读理思路、细读抓重点、赏读品精华。指导学生边读边品赏,说说自己喜欢课文中的哪些词语、句子或段落,并说明理由。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学习文章的立意谋篇、写作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拘泥于固定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培养能力,更能受到审美教育。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有利于摆脱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弊端,通过自主阅读教学,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能力和探究思考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切实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建立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金娥.引导自主阅读,增强“乐学”情感[J].内蒙古教育.2016(23)
[2]高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对策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5(04)
[3]吴霞.用兴趣点燃自主阅读的火花[J].学苑教育.2017(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491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