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道德与法治属于初中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法治观念以及行为习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故事并结合生活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知识、感受生活、提高素养,最终促进个人健康良好地发展。
【关键词】境教学;道德与法治;初中学生
道德与法治属于初中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法治观念以及行为习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在初中教学中得到了全面深化,情境教学也在初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素质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故事并结合生活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打造高效课堂,让他们在情境中学习知识、感受生活、提高素养,最终促进个人健康良好地发展。那么如何通过情境教学营造良好的情境和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和思考问题,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也是教师肩负的使命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丰富情境教学内容及形式,赋予学生更多的新鲜感,使其自觉融入到情境中习得知识、收获感悟,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时代的发展进步给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带来了极大改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始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这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多元化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众所周知,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图文结合、声像结合等特点,与传统枯燥无味的理论教学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压力自然会随之减轻。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学生会不自觉融入多媒体情境中,并积极听从教师的引导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例如,学习《爱在家人间》时,教师可在网上查找一些与家庭和睦相关的素材,并在课堂上播放,视频中的爷爷、奶奶在看电视、爸爸妈妈在做饭交流、小孩子在嬉戏打闹,场景温馨和睦、其乐融融,再配上柔和的音乐,学生会不自觉地心生触动,并联想到自己的家庭也是这么友爱和睦,从而激发其强烈的思亲之情,感受到原来家人是如此重要和不可替代,深化学生对本章内容的了解。又如,学习《尊重劳动者 珍惜劳动成果》时,鉴于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是中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学生要传承与发扬的精神之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农民耕田种地的辛苦景象,随后再展示饭店顾客为了所谓的面子浪费食物、贫困地区孩子吃不饱饭的情景,通过强烈的情景对比,学生内心必然会受到震撼,从而意识到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在世界上还有很多孩子吃不饱、穿不暖,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浪费食物,应当在生活中勤俭节约、吃不了打包走,拒绝穷奢极欲、铺张浪费,身体力行地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2.利用故事内容创设情境
故事不仅能吸引人的注意力,还能予人启迪、引人深思。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内容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联想到自己,这就是故事情境的优势。然而,为了避免教学出现舍本逐末的现象,教师在开展故事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应尽量选择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知识、获得感悟。例如,学习《走近老师》时,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年轻时候已经是一位知识渊博、德行兼备的老师,但他仍然觉得自己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所以,在而立之年便离开家乡曲阜前往洛阳拜师求学,他在拜师过程谦卑而恭敬,他的老师是有名的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尊师重道、恭敬谦卑的重要性,无论我们读过多少书、学过多少知识都应当保持谦卑的态度,主动向他人学习取经,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而且要尊重、爱戴老师以及那些可以教给我们知识的人。又如,学习与“诚信”有关的话题时,教师可以通过“一诺千金”“立木为信”等故事深化学生对“诚信”二字的理解与认识,使其意识到诚信不是简单的不说谎,只有做到诚实守信、遵守诺言,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与掌声。
3.通过情感交融创设情境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还能深化师生双方的教学感受,虽然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播知识、提高素养,但知识的传播不仅仅是依靠理论讲解,还有言传身教与情感交流。一般而言,学生都有爱屋及乌的心理,如若教师与学生关系非常好,即便授课有些无聊,学生也会认真听课;如若教师与学生关系较为紧张,无论其课堂教学如何有趣,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应当重视、正确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之余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群体当中,与其一起分析、探讨问题,消除学生对教师的陌生感与戒备感,从而主动说出自己内心的疑惑与想法。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多
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给予其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学生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从而形成健全、完善的思想人格。有了情感积淀,学生便会在课堂中自然会积极配合教师营造相关的情境,在情境中学习知识与道理,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
4.联系现实生活创设情境
知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也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得知识的重要场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降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难度,让其能从生活角度出发进行思考与分析,将自己置身于生活情境中。值得注意的是,新课改强调强化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应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以此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学习《让友谊之树常青》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比较生活化的情境,例如“你跟好朋友吵架了,你会怎样修复友情?”“当你的朋友犯了错误时,你该如何委婉告诉他?”以此让学生通过情境表演解决问题。学生在思考与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懂得了友情可贵,但想要长久维系一段友情,必须要付出真心与努力,既要在朋友取得成绩时为其鼓掌,又要在朋友身陷囹圄时出手帮助、在朋友误入歧途时及时劝阻。由此,学生便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融入到语言、动作之中,在情境表演中逐渐珍惜友情。又如,学习《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生活情境,例如“你的妈妈在超市买到了劣质产品,但超市拒不退换货,你该怎么帮助妈妈?”学生们可以表演一个情境,并将教材知识融入其中,在表演中理解教材、获得知识、消化知识,并在今后的生活中懂得运用教材知识解决问题、维护个人合法权益。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具有极高的运用价值,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兴趣,不断切换情境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感受,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多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在情境中习得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与政治法律素养,最终促进个人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夏薇薇.主线式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探究[J].中华少年,2017(30):10
[2]冯敏.创设有效情境,提高教学实效——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學之我见[J].教师,2018(09):37-38
[3]穆钰.谈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491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