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學生数学学习心智水准不高,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是数学教育者所看到的普遍现象。但学生数学学习心智水平的可提高也是人们所有目共睹的,这便需要人们去思考和实践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生学习数学,虽然其抽象思维能力不是很强,但只要给学生以一定的机会,那学生会从形象思维中产生一定抽象思维能力的。这就需要我们给学生以机会,让学生在经历相关机会中进行思维的实践。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给学生多思辨的机会,实现数学学习的由思到辨,再由辨到思。
一、多给学生生活数学,形成思辨的多可能
著名平民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样的理念在当时是极具创造性的,对中国近百年的教育也是极具影响的。当今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不断深入的关键阶段,重温陶行知先生的相关理念,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还是非凡的。如: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没有学生数学学习内容的极具生活性,那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很难得以培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多给学生生活数学,才可形成学生思辨的可能,或者就是学生思辨的多可能。我们所使用的人教版教材,其内容的生活性是肯定的。但作为人教版教材,不可能顾及到相关区域所有学生的生活也是肯定的。对此,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生活数学的需要,我们需要力争学生所学数学的多生活性,或者是全具生活意义的。尤其建立学生的数学概念,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都必须对生活数学进行认真的思考。如:教学相关体积的概念时,我们不就是比较简单地为小学生去呈现相关的物体,学生即可建立体积概念的,需要让学生去经历一定的生活体验,才可产生相关的感受。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盛有一定水的水杯中投放石块,学生思辨着投放石块后水面上升的原因,产生着对体积概念中“占空间”意义的初步理解;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相同水杯和相同水量的情况下,投放大小不同的石块,学生会感到两个石块的大小不同,导致水杯水面上升程度不一,进而产生石块大小的“占空间”也是不一的。学生在思和辨的过程中,比较准确而又理想地发现小石块就是小石块所占空间的大小,大石块就是大石块所占空间的大小;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还也发现水的体积就是水占的空间大小等。
二、多给学生制造矛盾冲突问题,形成思辨的多价值
从相关意义上说,学生的思辨,无论在数学概念的建立中,还是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都必须在充满着矛盾中进行。如果没有了矛盾,或者没有了比较复杂的矛盾,那学生根本形成不了思辨的态势,也不可能获取理想的思辨结果。如:小学生解决的数学问题,虽然多是比较简单的,但也多以一定的数学意义和核心概念为基础的。这就比较有意义地说明,小学生如果不能在充满矛盾的前提下,不会产生思辨。如果学生不能去思辨,所得到的数学概念也是不具任何价值的。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给学生相关的形式和类型,让学生形成数学思考的矛盾,甚至是比较复杂的矛盾。学生数学思辨的矛盾,可以是学生思辨过程中发现的,也可以是我们教师去故意设置的。无论是学生自己发现的,还是教师故意设置的,矛盾冲突越大,学生进行比较激烈思辨的价值也会越多和越高。因为学生能够经过比较激烈思辨解决大的矛盾冲突所增长的智慧是真实而无穷的,因为学生已经进入比较深度的思维状态。还以学生学习体积的概念,学生对石块的体积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对水和空气这样的液体和气体也有体积就感到难以理解了。如果笼统地告诉学生固体、液体、气体都有体积,学生则会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回味自己饮食牛奶的状态,未吃时牛奶袋子鼓鼓囊囊的,越吃牛奶袋子越敝,到最后袋子空空的。这就说明没吃牛奶时,牛奶也是有体积的,它的体积就是占据袋子空间的那部分大小。
三、多给学生操作经历,形成思辨的多成就
小学生学习数学,由于所缺陷的是数学思考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虽然通过自己的思考产生一定的感觉,但由于不能很好地用具有数学味道的语言进行表达,所以其辨也往往多不能体现出成功。由于学生的思辨多不可得以成功,课堂教学学生之间思辨的积极性也相对有所削弱。从这个角度去说,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思辨,需要让学生去形成思辨的多次成功经历。这也是当今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乃至高效所必需的,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具体要求。怎样让学生的思辨能够多成就?窃以为应当给学生以数学学习经历的多操作实践,并让学生能够在多操作实践中去感受、理解、联想和领悟。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可操作实践的内容是广泛的,操作实践的可能也是比较大的。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我们可以让学生用一个个小的正方体去拼一拼,并在拼一拼中思辨着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那学生将可利用一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拼成长方体,而且还是形状不同的长方体;又如:教学相关解决数学问题的内容时,采用数形结合的策略,让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去解决数学问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概率就大,学生逐步进行数学问题解决的兴趣就浓;还如:进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为了让学生能够操作,为了让学生的可操作成功,我们所必须做到的是让一个个学生都能进入操作实施的角色。因为“综合与实践”没有学生自主的操作实施,学生也是多不得进行思辨的,因为没有具体的经历,缺乏思辨的相关载体,学生的思辨不要说成功,且也当是思辨的毫无可能。形成学生思辨的多成就,我们作为教育者应当多尊重学生、多理解学生。
【参考文献】
[1]刘晓玲,赵红起.例谈在深度学习中促进学生的思维生长[J].小学数学教育,2018(05)
[2]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岳麓书社,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525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