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课堂合唱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化,音乐作为推动素质教育目标落实的基础学科之一,其重要性越发凸显。新形势下,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做好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工作,还要注重核心素养的渗透,将音乐学科的美育价值、智育价值和德育价值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以合唱教学为研究对象,就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合唱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合唱;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新出现的一个关键词,也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合唱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技能,利用优美洪亮的歌声陶冶学生的情操,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
一、美以养情,重视合唱音色教学
在合唱教学中,音色问题是很难把握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每一个音乐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够唱出“天籁之音”,美妙、清澈、纯洁、让人心旷神怡的声音具有美、柔、轻、高等特点,如同画眉鸟歌唱,泉水叮咚。但是如何通过训练才能让学生具备这样的音质,是当前困扰音乐教师的问题之一。
首先,在合唱教學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空声”“虚声”。空声就是过分追求假声,导致声音变得非常空洞,丢失了本色的东西。而虚声则是因为腰腹肌体太过于松弛或者缺乏韧性,导致流动气息不足,无法对声带进行冲击,导致声音不结实、无光彩。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喊唱”,尽量用“轻声”进行演唱。很多学生在合唱中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喊唱”,教师要对学生的这种错误思想观念进行纠正,让学生知道良好的情感只有美的歌声才能表现出来,并不是喊的声音越大越好。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教师在合唱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本身的气息特点、吐字以及声音,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正确地呼吸和吐字,强调气息、歌唱以及语言的统一,让歌唱的声音表现得更加自然,从而达到美以养情的目的。
二、训以养能,提升学生合作技能
合唱教学应当立足于合、记、唱、认、听等几个方面。通俗点说,在学习合唱之前,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音乐认知能力,既能够唱准旋律,又能找到音高,还能正确识谱,此外还要做到熟练背诵歌曲。在具体的合唱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借鉴“柯达依”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运用母语音乐环境提升、培养、浸润孩子的记忆、视唱、识谱、节奏和音高等各个方面的能力。音乐教师可以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借鉴,充分利用音乐教材上的内容,从一开始教学的时候就培养、浸润、启发学生的视唱、识谱、节奏、音高、旋律记忆能力,在这个基础上逐渐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和合作技能,为合唱活动的有序和高效进行打好基础。
三、合以养德,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对于艺术而言,情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然而,要想将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激发学生利用歌声表现和抒发自己的感情是提升学生演唱技巧的重要途径。在不断的探索和感受中,学生的合唱技巧会不断提升,而且在钢琴伴奏配合、指挥学生、多声部合作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以及良好的师生情、同学情和友情。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模仿。作为一种有声音的艺术,音乐主要依靠音色的对比变化以及乐音的强弱、高低和长短,有规律性地组织成音乐形象,并借助器官进行感受的一种艺术。听觉是人和音乐的最初接触。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演出,带领学生多看一些与这方面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形成分辨优劣的能力以及在脑海中树立一个审美标准。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模仿并思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仔细观察生活,将音乐视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多看多听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并让学生积极模仿好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美的音色以及美的声音逐渐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内心感受,并由此树立正确的合唱声音。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相对于个体演唱来说,合唱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从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新时代背景下,音乐教师要立足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认识到合唱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素质教育要求创新合唱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将合唱教学的价值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为学生将来更快更好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莎,魏莹莹.论课堂合唱教学对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3):101-102.
[2]王洁.声乐律动,心随我动:论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黄河之声,2016(10):37.
[3]周雪玉.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7):161-1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12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