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初中语文的学习是基础的巩固和新知识的拓展,是语文学习的关键。它不仅是培养学生理解和阅读能力的基础课程,而且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要顺应时代的变化,不断地在教学中注入新的内容。基于此,分析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刺激,易产生偏激性的行为。因此,教师应注重教学知识的传播时,注重初中生的心理素质。而语文作为沟通的特殊形式,可以运用语言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的素养,引导其心理发展,促进学生的综合性
发展。
一、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由于经济的时代,物欲横流已经不在是难题。新世纪的初中生基于这种条件下成长,其心理特征也有着必然的改变。那么,如何在这种社会中引导初中生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中国梦”的实现呢?初中语文具有语言性的特征,它可以运用文字知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此,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心理素质是由心理健康产生的,它关系到人的行为,直接影响到社会气氛。在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发展,多数学校只注重成绩的培养模式,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甚至引起学生的反叛心理,导致师生之间或同学之间的不友好接触和沟通的行为。除此之外,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也把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心理教育在教学理念中的渗透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初级阶段。其中,情绪态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重叠。在树立教学理念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把与语文相交的部分纳入教学,融入语文教学理念的设置,树立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三维教学观念。这种将心理健康概念融入语文教学理念的方法,是今后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只注重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状况,教师在树立语文教学理念时应充分考虑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除了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外,还要注意学生的情感。将情感、态度等心理变化与语文教学取向相结合,将知识、技能、情感等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语文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将教学与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2.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內容中的渗透
初中语文教学是包含心理健康教育最相关知识的学科,也是有效渗透心理健康的基础。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语文教师应找准教材与心理健康的结合点,以此为切入点,挖掘教材中的相关资源,有效利用这些资源[1]。初中语文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初中语文课堂使用的文质美兼备的名篇,能体现自然美、艺术美、人格美等各个方面,引起初中生对语文典故的敬仰之心,促进学生的模仿行为。对此,在阅读课本时,学生在场景中感受到课本中描述的人物时,学生的高尚人格在文典故事的熏陶下成为自身心理素质的一部分。此外,优秀作品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学生可以自发性地培养自己珍惜生命,宽容待人,挑战生活的心理思想[2]。因此,在准备学生的学习内容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历史传承的独特优势,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心理和情感态度出发,使学生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从而培养学生更健康的人格。
3.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的渗透
心理健康的渗透不仅仅只体现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内容,还可以渗透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诸多因素会随着老师的行为而改变。例如,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促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和谐,多样化的课堂,秩序不再成为“枷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等[3]。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主导作用,给予学生主体地位。首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课堂纪律多样化体现,学生可以在多种情境中学习不同的内容,确保习环境的有效性,可以释放学生由于“课堂秩序”带来的惧怕心理,促进学习的轻松性。其次,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内隐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并将这些因素与语言课堂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功能,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快速掌握学习方法。如教师针对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以探索小组学习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最后,教师要注意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使他们形成更多的人格特征,如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适应新知识的能力、抗拒失败的能力和探索的能力[4]。而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促进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的成长,促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从而提升学习的效率。同时,教师的渗透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升华到一定水平,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的教育是促进初中生学习的有效性教育,是综合性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习语文、阅读语文的感受,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对此,还应该和学生沟通,抛弃“教师”身份,平等交流中了解初中的心理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式,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教学中,促进初中生的综合性发展,提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娜.浅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11(1):63.
[2]皇甫茉莉.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都市家教月刊,2017,14(3):128.
[3]田智聪.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未来英才,2016,17(4):217.
[4]陈胜银.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J].课外语文,2017,9(10):191.
编辑 刘瑞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18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