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如何体现学生思维的“主体”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改要求在课堂教学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其中不仅仅是体现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更为重要的是要体现学生思维的“主体”。在文中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验,就课堂中如何体现学生思维的“主体”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生思维 主体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191-01
“学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向智慧的道路。成功不能用金钱和权力来衡量,成功更意味着建立爱的关系,增长个人才干,享受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以及与其他生命和地球维系一种有意义的连接。对于我们来说,缺的不是信息,不是技术,而是思维方式。我们需要摆脱“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的束缚,坚定课程改革的大方向。”这是在钟启泉教授的讲座中让我印象颇深的几句话。
布鲁纳主张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成为自主独立思考的主体,老师主要起主导作用,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实际生活中才会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应把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放在首位,通过教师的导向作用,让学生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创造自信自强、朝气蓬勃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要怎样在课堂中体现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的“主体性”作用呢?
1 多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这更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很注重在课的开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兴趣,兴趣是孩子们进行学习最好的老师,而且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符合学生想自主参与解决问题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处在解决这些问题的乐趣中,始终保持着想积极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学习状态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就比较快乐了,心绪就比较不会焦躁和苦恼了。那么思维的“主体性”就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了。
2 多创造实践课堂,体现学生思维的主体地位
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指尖的”,更是一语道出了实践的重要性。金牌培训师高纪良在讲授讲座《破译课堂教学的密码》中讲到在课堂中应该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活动和思维空间,其中课堂时间学生应占用80%,教师应占用20%。每堂课都有教学重难点,而要怎样做到这些知识点的突破呢?尽量在教学设计中多设计操作活动的环节,通过学生的观察、实践和思维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总结出的结论,学生记得比较牢固,思维能够得到真正的发挥。提高教学的思维含量,没有了思维就没有效率。
3 多创设生活情境,发挥学生思维的自觉能动性
学生对于身边的题材比较熟悉,就比较想自觉地想去发现和探索,自觉能动性能较好的得到发挥。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乐于学习,真正融入到学习氛围中,学习效果才会明显。只有让课堂学习贴近生活,学生才乐意去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有些抽象的问题,可多借助多媒体的应用。设计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以加深学生对疑难问题的理解,在创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作用,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以便于学生对整节课知识重难点的突破。
4 多渗透学科思想方法,启发和发展学生的思维
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还要达到领悟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提高数学素养的目的。”一个方法像一把钥匙,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而数学思想就相当于制造钥匙的原理,解决任何问题无不是在某种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积累上升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变成了数学思想,一旦数学思想形成以后,数学思想便对数学方法起着指导作用。如,在教学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的定律“加法交换律”时,从成语“朝三暮四”这个典故引入,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一个老人每天给猴子8颗栗子,早4颗,晚也4颗,后来日子过得不怎么充欲,就改成早3颗,晚4颗,猴子觉得早上怎么变少了,就跟老人讨价还价,于是老人就改成了早4颗,晚3颗,结果猴子听了早上没有变,很高兴地接受了。学生们听了都感到很好笑,笑猴子太笨了,于是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3+4和4+3不是一样吗?对此适当地引入教学中,这就是加法交换律,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并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引导学生自己舉例说明,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交流反馈后知猜想是正确的,从而得到了一个数学中的定律—加法交换律,并适时渗透可以用符号替代,用a和b分别代替两个加数,得到加法交换律的算式表示:a+b=b+a。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个探索家、发现家,体会到了一个数学家的思维过程,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相当高,学习效果自然不错。在教学中,学生知道3+4和4+3是一样的,教师适时的用符号法引入,从而让学生更能理解数学的原理,从而渗透数学思维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更高一层的数学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了解到数学学习的一些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在课堂上应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他们在学习中就产生了很大的学习动力,其思维的主体性作用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多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学习方法和技巧,学会融会贯通法,多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思维的主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21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