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课程中渗透途径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华上下五千年,为我们留下了灿烂于世界的文化瑰宝,而如今,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漠视令人痛心。本文详细分析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重视的原因,以此来探索美术课中有效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方法。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学美术课;渗透途径的探究;文化继承与创新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课程中渗透的必要性
  在课堂上,只要涉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生的思维就开始不由自主地飘向国外:韩范儿、日本动漫、好莱坞大片……中华上下五千年,有数不尽的文化瑰宝:传统理念博大精深,“仁、义、礼、智、信”内涵丰富;民间传统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技艺精湛!而这些本应令我们自豪的文化、艺术在学生的心里却不敌一部美国大片记忆深刻,这不免让人觉得可惜。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何在课堂教育中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让中国的优秀文化、优秀艺术深入骨髓的刻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间,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追求的。
  二、 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重视的原因分析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中华传统艺术浸染着这片土地,书法、绘画、瓷器、丝绸技艺、刺绣工艺等都曾经在中外大放异彩,引得多少外国人慕名前来只为看上一眼,而如今,我们的学生生活在这片土地而对这些优秀艺术视而不见,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 看不到
  学生们所知道的中国优秀传统艺术、技艺,大部分都是通过课本的文字记载或图片,只有一些有条件地区的学生才会真正的看到令人震撼的艺术作品。就算是教师,能够看到、看懂,了解真正技艺、技法的又有几人?根源的缺乏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二) 看不透
  中国传统文化在理解上需要一些文化底蕴,而学生由于学习范围与生活阅历的限制,其文化底蕴尚浅,有些东西只能看到表面,而不懂其内涵。因此,就算将传统文化精品摆在眼前,也只能走马观花。
  (三) 看不进
  目前,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电视、广播、书籍等媒介上大肆宣傳。面对刻板的宣传,很多学生会觉得枯燥、无聊、不感兴趣,这也是造成学生不关心、不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 看不上
  中华优秀传统艺术大多采用对传统技艺的延续,不论是在内容上、形式上,还是技法上很少推陈出新,不能与现代学习、生活紧密相连。这也是制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与弘扬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课程中渗透途径的探究
  进入初中,学生们迈进了新学习的领域。年龄的增长、自主意识的不断提高,使他们对知识内在因素的探索欲望逐渐增强,因此,在传统文化渗透中,单纯的展示传统艺术品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传统艺术的精湛,更要与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等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了解艺术的内在含义与因果关系。让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打破口头的承诺,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直至渗透到学生的心里,使学生形成深入骨髓的精神意念。如何在美术课程中有效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在教学内容上我做了以下探索。
  (一) 造型表现领域
  初中美术造型表现课主要有手绘线条图像系列课和色彩系列课。例如:人民美术出版社八年级上册,造型表现领域课程有以下几节。第二课手绘线条图像、第三课用装饰色彩来表达、第四课用色彩表达情感、第五课中国山水画,这几课的内容都与中国传统艺术紧密相关。首先,中国富有变化的线描就是手绘线条图像最好、最生动的例子;其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农民画,那明快、热烈、响亮的装饰色彩引人入胜;再说说用色彩表达情感一课,中国水墨画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有的清幽自在、有的意味深远各不相同,是本课较好的图例;最后,中国山水画一课就更不用说了。因此,只要用心、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在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中自然而然的就可以完美的渗透中国传统艺术及技艺。
  (二) 设计应用领域
   设计是有计划、有目标的创造性行为。设计一词源于欧美,但在中国几千年以前就已经有了设计,只是当时人们不自知而已,中国最著名的造纸术、印刷术难道不就是古老的设计吗?
  初中的设计应用领域课程一般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材料运用和材料成型能力。在设计的创新理念中引导学生注入儒家思想或是唐诗宋词的精髓,在设计制作中,引导学生多选用中国特色材料及技艺,例如竹、榫卯结构、雕刻、刺绣等等,引导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及技艺。
  (三) 欣赏评述领域
  “欣赏评述”在初中美术课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有的人会产生疑问:课本中的鉴赏课程大部分都是围绕西方绘画等作品来展开的,我们要如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的学生通过美术学习,逐渐开始有了造型、表现、色彩等方面的美术基础知识储备,基本可以自主完成对美术作品的初步鉴赏,但是由于知识储备尚浅,对作者内在含义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因此,将学生这一弱点作为落脚点,在欣赏绘画、了解西方绘画的创作背景与特点的同时,将我国同一时期的绘画名家、绘画作品、绘画工艺做比较,从绘画的差异,延伸到民族文化乃至民族精神的异同。利用欣赏评述,灌输中国优秀传统理念,提高学生文化理解的素养,这样既直观又难忘。
  (四) 综合探索领域
  综合探索课程是上述三种领域的综合,在综合探索的课程中既需要设计应用,又有造型表现部分,此外还需要把这节课最终的产物进行欣赏评述,这个课型是有关学生综合能力养成与提高的课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东、西方文化进行碰撞与结合,通过对比开放思维、汲取所长来继承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延绵至今,历经多少风霜雪雨,是中华内涵之精髓也,集中华文明之大成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这不仅仅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需要,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主要力量。通过课堂教育,让他们切实地认识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传统艺术的美,真正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对其进行开拓与创新、传承与发展。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走得更远、站得更高!
  参考文献:
  [1]郭必恒.中国传统艺术观念关键词[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张晓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郑晓玲,辽宁省大连市,大连市普兰店区第十六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62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