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古诗教学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由于古今语言的不同,学习古诗成为小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重点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理解并表达词句的意思,掌握诗的内容,体会诗表达的感情,进而体会古诗的精炼、形象,以便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古诗;教学;做法;效果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它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然而要用好这笔财富,特别是书面财富,却并不简单。因为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今语言存在着许多不同,以当今的语言习惯去理解古代语言,那简直是“一窍不通”。因此,学习古语,理解古语,也便是学生、文化工作者重要的学习内容。
  在小学阶段,对古语的学习,主要是古诗。古诗节奏感强,有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背易记,适合小学生该年龄特征的学习。古诗还具有精炼、形象的艺术特色,对培养、发展小学生的语言、思维,具有独特的作用;古诗作者的写作技巧,往往能给人以许多有益的启迪,使人头脑顿有“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感觉,它对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发挥极大的作用。另外,很多古诗感情丰富,思想健康,能熏陶小学生的情操。但由于古今语言的不同,大多古诗又不是浅显易懂的。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对古诗的学习,重视古诗的教学。
  有些学生背起古诗来滚瓜烂熟。我们在欣喜之余,却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语调平淡,不能充分体现古诗的押韵、节奏感,也就是音乐感;要说说某一诗句或整首诗的意思,写了什么,便搜肠刮肚,不流利地把教师抄的背一遍,或者干脆就说:“忘了,我翻一下笔记本,好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体现之处,所回答的也往往不能令人满意。这些问题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要真正使学生弄“懂”。下面谈谈我的教学经验。
  在古诗的读的方面,因为古诗有押韵,节奏感强,好像一首音乐,教师在范读和指导朗读时,要很好地体现这一点,就是读出词语间的停顿,读出停顿的长短,把押韵的字适当拉长。这样,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学生有兴趣学,也便于记忆。如在读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时,就可以做以下处理: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其中,∥、/表示停顿,∥表示停顿较长,/表示停顿较短,下划线的字表示押韵,要适当拉长音。
  在理解诗意方面,因为古语与现代语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许多词语意思的不同,语言习惯的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便要扎实地突破这一关。
  我以为,让学生真正弄懂古诗每一个词意,特别是古今字同但意不同的字词,是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这个环节做得好,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否则就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所以,教学每首古诗时,我总是根据对学生程度的了解,花费较多的时间去翻阅词典、资料等,在教学时指导学生理解和确定词意。例如上面那首诗,我确定了“泊、渚、暮、客、野、旷、江、清”这几个词重点教学,为学生较好地理解诗意铺平了道路。
  学生弄懂了各个词的意思,便要进而弄懂每一诗句及整首诗的意思。这一环节,教师也不能忽视。否则,将会出现语句不顺、表达不合现代语习惯等情况,使人费解,甚至不解。其原因在于,古诗受精炼、押韵及格律(字数限定)等条件的限制,以及古今语言习惯的不同,往往是“丢”了字词,或把话说“反”了。如果把各个词的意思按顺序凑成句子,或把所得的各诗意按顺序凑成一篇文章,而不加以调整、修补,就会产生以上情况。如上面那首诗的“日暮客愁新”的“愁新”,本应是“新愁”,但因为这句要跟最后一句的“人”押韵,所以只得如此变换顺序。教学翻译时,教师就要加以说明,从中调整。而“日暮”是表示时间,是指“傍晚”,在翻译时,也要把它提到前面,使得这句与前一句凑成这样一个意思:“傍晚,把船停靠在雾气笼罩的小洲边,引起旅人新的愁思。”这样,就较好懂,符合现代语习惯,不然就较令人费解。再如“野旷天低树”,“野旷”是指原野空旷,“天低树”是指天比树还低,如果就这样把它们凑成这个诗句的意思,那就是“原野空旷,天比树还低”。你读了,就会有疑问:怎么天会比树来得低?不然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我们细细地加以琢磨,就会发现,原来“天低树”的原因在于“野旷”。原野空旷,放眼望去,天不就好像是比树还低吗?“天低树”是作者放眼远望原野的一种感觉,事实并不是真的这样。于是,在翻译这个诗句时,就要让学生懂得以上道理,添上作者“丢”掉的字词,加以修补,表达成:“原野空旷,放眼望去,好像天比树还低。”
  这里所谈的不同,许多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要重视给学生以規律性的知识,使其能顺藤摸瓜,触类旁通。
  弄懂了每一诗句及整首诗的意思后,还要加强朗读,以加深对意思的理解,从整体上理解、想象、熟悉该诗的内容。也为进一步分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做了必要的准备。
  一般说来,理解了整首诗的内容后,要体会其所表达的感情,跟分析现代文没有什么不同,按分析现代文的方法去做就行了。但古诗也具有它自己的特点。许多古诗都具有“诗眼”可抓,也就是有突出体现作者感情,表达中心的字词。学生如能抓住这个“诗眼”,再辅以诗的写作背景等其他内容,那便能很快地掌握作者的感情,从中体会。如上面所说的《宿建德江》,先抓诗眼“愁”,再分析:从“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孤独、寂寞的。这可以这样理解,它点出眼前是空旷的原野,突出了“空”;再说较近的,也只不过是虚无的、水中的、不会说话的、不理解人意的月亮,还有比这更孤独、寂寞的吗?因而作者“愁”。作者又为什么会如此之愁呢?从诗中的“愁”字又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身在异乡的客人,他想家了,在思念家乡。因而我们可以这样体会它的感情:作者此时身在异乡,思念家乡。
  理解了诗的感情后,就要对如何读出相应感情进行朗读处理,加强朗读,以加深体会作者的感情,完整地学习一首古诗。
  以上是我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一些做法。学生能从中读出诗的韵味,理解诗的内容,体会出诗的感情及精炼、形象的特点,情操得到了熏陶,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作者简介:
   黄茂嵩,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溪东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664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