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学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提高其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低年级学生虽然能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但往往表達能力比较差,常常出现词不达意、重复、病句等现象,笔者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说话能力的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说话要清楚、完整,要说好普通话,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一、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由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外界的影响,尤其是启蒙老师的说话更具有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尽量用规范的语言,把语言教学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做到重点突出、具体生动、少说废话。在笔者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听话、说话的兴趣逐渐提高。
二、注重培养学生口头回答问题的能力
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面较窄,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有时内容不完整,有时语言混乱,常常令人不满意。在教学中,笔者注意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技能,要求学生把一个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来回答,然后再把各个小问题连起来回答。如《小猴子下山》这课的课后问题:结合插图,说说小猴子下山到过了哪些地方,做了些什么事,为什么空着手回家去。这些问题学生往往回答不完整。究其原因,一是对课文理解不全面,二是对问题理解不透彻。于是,笔者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节,有几幅图,每一节写猴子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把问题由大化小,然后又由一个个小问题逐渐过渡到一个大问题,学生回答起来就容易多了。当学生回答时,教师要注意听,如果发现学生词句有错,就要不失时机地给予纠正。这样,学生回答问题与说话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三、重视看图说话训练
低年级学生对图画很感兴趣,一看见图画就要说话,但讲述图意却不连贯。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看图不认真、不全面,语言运用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时,应着重培养他们掌握好从部分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的观察、思考方法,指导他们仔细看图,想想画面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看图讲故事这一训练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清楚表达语言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备课时要先拟好说话提纲,然后在课堂上有序地提出问题。教师要进行有序、有目的的启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画面连起来表达。这样,学生就会渐渐懂得从整体到部分,从具体到抽象的看图方法。如在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启发引导学生述说图意的:这是什么季节?(秋天)什么地方(公园里)都有什么人?(小华和妈妈)他们在干什么呢?(小华想要摘花,妈妈看到了马上制止)妈妈为什么要制止?(公园里的花是要给大家看的,不能乱摘)这样先分着回答,然后连起来说,就连成一段话了,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教师要多拿一些图经常进行说话训练。说话能力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与基本技能,但由于升学考试的影响,教师只要求学生答试卷,说话训练在教学中经常被忽视,导致多数学生说话能力不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写作有着很大的影响。另外,学生具备良好口才,不仅是生活中交往的需要,而且也是将来工作的需要。培养学生听说读的能力,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有着特殊的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重视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也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朗读训练,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朗读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就是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在朗读和背诵课文时,不念错字,念时不重复、不漏字、不添字,朗读时要口齿清楚、有感情。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课文,并在读中进一步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要做好范读,把课文读好、读得生动有感情。笔者常抓住课文里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指导学生哪里要读重音,哪里要读出语气,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如在朗读《燕子飞回来了》这一课中的“小燕子跟着妈妈从很远很远的南方飞回来”这句话时,“很远很远”这词要读得慢一些,要注意自然停顿和重点,“是啊?农村的变化可真大呀!”要读出赞扬、高兴的语气。要引导学生带着课后问题初读课文,重视初读质量。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合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真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引导学生敏锐地发现文中的主要问题,让学生在读中吸取课文中的精华,并将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促进语言的积累。对课文读得好的学生应及时给予鼓励,激发学生读好课文的兴趣。另外,教师除让学生朗读课文优美的段落、词句外,还要推荐学生朗读一些自己喜爱的课外读物或学生自己的习作,逐步培养学生对说话内容的组织能力。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话能力
听话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通过各种训练,使学生养成专心听,以及边听边想如何说的习惯。教师要告诉学生,想要记住别人的话,仔细听很重要。要学生听话时既要用耳,又要用脑。从低年级开始,可以训练学生用在脑中画画的方法进行形象记忆,也可以训练学生带着问题听故事,促使学生边听边想边说话,从而提高说话能力。
听话除了要能听清语言,掌握词语,理解语义外,还必须能边听边辨析,迅速品评所听内容的优劣和语言的正误,判断观点是否正确、内容是否真实。可多让学生进行听辨句子的训练,即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常识、语法和思想内容有误的病句来让学生听辨,从而让学生明白正确说话的重要性。如让学生听辨这些句子并修改:a.秋天,梧桐树、柳树、松树的叶子变黄了;b.小朋友送给我一个铅笔。这样的练习,始终伴随着对信息的分析、研究、综合的能力,伴随着对话语所表达的意义的判断、推理,无疑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发展,同时使学生的说话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听写既能训练听、记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学生在听写时,要做到耳到、心到、手到。首先要求学生做好听写的准备,第一遍先听清楚主要内容,第二遍在脑海中画画,形象记忆;然后再动笔记录;最后还要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随文加标点。
总之,说话兴趣的激发、说话能力的培养,必须从低年级抓起。低年级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才能为中高年级写话及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和县大溪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991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