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高校推进研究性教学的不足及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研究性教学在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和发现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仅针对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研究性教学方法时产生的几个误区进行简要的分析,希冀通过对这几个误区的厘清、反思能夠有效的把握研究性教学的真正内核。
关键词:地方高校;研究性教学;误区;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8-0225-02
近年来,研究性教学改革越发成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手抓的教学改革重点工作,研究性教学改革是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方面所发挥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的背景下,湖南省X大学通过建立研究型教学机制体系,不断深化和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全面提升了教学质量,凝聚了教师的共识,使其在思想上与行动上都积极主动地开展研究性教学。
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教师在开展研究性教学时所暴露的不足以及要改进的地方。这些不足如不能及时的提出来,那么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可能就会南辕北辙,落入窠臼。
一、对于研究性教学本质理解的模糊
随着研究性教学的开展,存在着教师对研究性教学概念的理解不清晰问题,有些教师只是简单地照搬学校文件的要求,按照研究性教学的导学、精讲、自学与研讨、成果评价等环节进行教学,而自身并没有对研究性教学的概念进行过深入的理解,其结果是新瓶装旧药,从而导致在现实的教学中本来应是师生灵魂之间的交流对话,变成了教师冰冷的机械灌溉,阻隔了师生之间的灵魂交流;本来学生的学习目的是获取真理,变成了对考试结果的极端追求,从而本末倒置;本来是要追求人格的陶冶,变成了对世俗利益的渴望,从而缘木求鱼。
对研究性教学本质理解的把握有助于教师能在宏观上掌控研究性教学的指挥棒。研究性教学的内核在于“研究性”这三个字,我们应该把这种“研究性”理解为自然科学中的“科学研究方法”,即通过提出假设、演绎、归纳、实验实证等步骤得出结果验证假设。更确切地说,研究性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思维与批判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这说明研究性教学不仅要包含人本主义(课堂以学生为主),更要突出建构主义(主动探索发现创新)。
二、对于研究性教学开展环节存有误解
研究性教学的开展环节主要是从导学、精讲、自学与研讨、成果评价等方面展开。然而有的教师在开展研究性过程中对有的环节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最明显的就是用学生试讲代替研讨环节。
教师要求学生的试讲要通过口语、形体语言并结合PPT板书、视屏播放、图片使用来呈现;要求对所选内容要精选,层次要清晰、视屏要直观、PPT板书设计要明确遵循主讲与辅讲;要求版面、字体颜色最好不要超过3种,遵循字号与字体相适原则。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可能是学生认为上述教学环节是研究性教学的前提与内在灵魂。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在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加入研讨的环节为的是什么?我们的目的应该是课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参阅一定的书籍和查阅网上资料,对某一主题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然后在课堂研讨的时候提出自己的研究结果发表自己的观点,回答其他同学和老师对自己观点的提问与质疑。
在传统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符号为表征的知识表现得更为明显。而在研究性教学中,学生、教师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问题,参与讨论的人不再受限制。因此,“正是在对话这种语言形式中,每一个人缄默的认识立场、观点或模式才能伴随着他具体的见解显现出来”[1]。
三、教学过程中师生共进性稍显薄弱
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教师与学生一般不是作为一个平等体的,教育者“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对学生耳提面命,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学生敞开心扉”[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知识的“灌输者”,在这里知识大多是停留在书本上的,教学双方缺乏对知识进行自由的探索和讨论,导致学生只是“learning knowledge”(学习知识)而不是“acquire knowledge”(获得知识)。
教学过程中师生共进性可以理解为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即教学相长。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共进性要比一般的课程教学更应该得到突出。如今正是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新知识的增量是以几何倍数增加,故而没有任何一个教师可以保证说他/她掌握了所有知识,这就要求在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知识的接受方。
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解决已经形成的问题,而且需要学生去发现新的问题。这就要教师“从传授者和权威者转变为沟通者和合作者,从独奏者的角色到伴奏者的角色”[3],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必须投入到有效和创造性的活动中。只有实现教师和学生平等地位上的深入探讨和对话,才有可能达到研究性教学的目的,继而激发教师与学生的激情,促进双方的共进性。
四、成果评价环节略有不足
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成果展示和观点陈述的时候大部分体现的都是对于书本现有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上,很少提出与书本不一样的知识和观点,甚至是颠覆性观点,教师也没有在这一方面给予学生足够的引导以及对此问题的重视。结果导致研究性教学的着重点没有落实到研究性上,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锻炼与发展,以致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不高;研究性教学的内核没有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创新与实践运用能力不足,缺乏创新动力;研究性教学的关键没有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上得到充分体现,开展产教融合与工学结合推进力度不大,教学科研、实习实践与人才培养三者的有效衔接与有机融合有待加强。
卢梭曾在《爱弥儿》中说过:“他所知道的东西,不是由于你的告诉而是由于他自己的理解,不要教他这样那样的学问,而要由他自己去发现这些学问”[4]。研究性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真去主动进行探索研究,培养学生不墨守成规而而富于创新的精神。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不仅是为了掌握知识,而且还要发展学生科学的理性思维与理智,以形成我们所说的独立人格。诚然,掌握理解书本知识也很重要,但如能通过自己一番细致研究发现与书本知识不一样的观点,这何尝不是研究性教学孜孜以求的目的呢。 五、研究性教學略重理论轻实践
教师的研究性教学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充分说明了它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非单纯的一种理论课程。国务院颁布的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着力提高高校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链条”[5]。这就要求研究性教学必须要通过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一线岗位知识应用能力。
然而现有的研究性教学把实践部分仅作为学科课程的延伸,认为实践只是培养学生对学科兴趣的辅助教育。“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锻炼,自我学习和成长,而实践的特性是自由游戏和不断尝试”[6]。有学生抱怨说如今的研究性教学大多体现在理论教学,学生难以提起兴趣,如果理论结合实际操作的话,效果会更好。这就说明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对研究性教学有着重要作用。
如今湖南X高校正在深度推进转型工作,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我们要利用一大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试点建立的机会,让学生走到企业工厂一线去,进一步加强教育实习、专业实习工作,将自己学习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各种实践活动中。
综上所述,研究性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鼓励教师把学术前沿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当前湖南X高校正处在大力推进深度转型,科学发展,着力培养复合型与创新型人才培养阶段,研究性教学改革正是这个阶段中的关键一环,所以对于研究性教学开展过程中的一些误区与不足我们要厘清、要改正,使其为学校的深度转型提供强有力的助力。
参考文献:
[1]何向阳,祁玉娟.缄默知识视阈下的教师信息素养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7,(02).
[2][3]安富海.课堂交流:实质、特点及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06).
[4]杨建平.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学德育的启示[D].苏州大学.2012.
[5]曹勇安.高校转型的最后一公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02).
[6]周海涛,张俊列.雅斯贝尔斯兴发教学思想探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11).
Abstract:Research teaching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cultivating self-learning capacity,research and discovery capacity,innovation capacity,etc.The thesis is to briefly analyze several misunderstandings resulted from research teaching methods which are applied by teachers in daily teaching process,so as to effectively grasp the true connotation of research teaching through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of these misunderstandings.
Key words: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research teaching;misunderstanding;reflection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75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