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的情景创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材编制主要围绕着大课程的纲要,其分别是《品德与社会》和《品德与生活》。而据我国《纲要》强调,该课程的活动性较为突出。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这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调整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活动氛围中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以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情景创设
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涉及很多活动性的内容,而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形成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和价值判断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对此,作为教师,应始终围绕教学的内容及目标来设计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的教学活动,如此方能在激发学生的课堂參与兴趣同时增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低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明确指出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老师在课堂中只是主导者的身份,让学生主动投身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然而,在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老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尚未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影响了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
(二) 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是小学教育阶段中非常重要的课程,而这门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点较多,课堂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只能被动的记忆知识点,难以真正提升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点的应用。
二、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的情景创设策略
(一) 巧妙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活动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如今这种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各行各业均已普遍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对此予以了积极、有效的运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亦是如此。而基于良好活动情境的创设方能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水平。其中,信息技术涉及丰富的图文和声音,将其合理的应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投入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点。
例如,在《天气虽冷有温暖》这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一些关于冬天雪景的图片和打雪仗、堆雪人的视频,如此既能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教学情境,且能切实际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观察图片和视频,深入分析冬季的特点,以便让学生在探究《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点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意识。
(二) 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活动情境,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生活范围较小,只熟悉周围的事情,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活动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和应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只有设计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活动,才能够真正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例如,在《花儿草儿真美丽》这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引导学生直观的认识植物。其中,在活动中,老师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各种花花草草都有自己的生命,且带有自己的情绪,所以在微风吹来的时候,常常会迎风招展。这种现象也是花花草草高兴的表现;在下雨天,这些花花草草则表现出浑身发抖的现象,这也是它们害怕的表现。每个生命都应该被尊重,不应该受到任何伤害。通过设计户外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关心和爱护植物的生命,切忌随意采摘植物,让学生留意观察玫瑰花这种带刺的植物,让学生懂得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没有伤害性。
(三) 构建良好的探究情境,让学生主动去探究
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自主学习,探究无疑是小学生最常用的一种自主学习形式。而该形式不仅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契合,也确能促进学生理解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以此,作为教师,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应务必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生去体验并感悟真实的世界。例如,在学习《会变脸的水》这一课的内容时,老师便可以分别设计三个实验来组织学生探究水的不同形态。实验一,教师可让学生观察电水壶烧水时水蒸气从壶中窜出的现象。实验二,将玻璃放置在水蒸气的上升面,以观察玻璃表面的变化;实验三,让学生摸一摸冰。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更加直观的理解:当水遇冷变成冰,遇热的时候则变成水蒸气。在良好的探究活动情境中,学生能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更加准确的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最大限度地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四) 创设趣味性的故事活动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且尤为喜爱故事活动。故教师若能积极开展充分趣味性的故事活动,无疑最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当然,若是以开展故事活动的方式来展开教学,则故事的内容亦需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共通之处,如此放不至于使活动与教学主题相偏离。除此之外,为确保活动的丰富程度,则故事类的教学活动情境还可包括音频故事、绘本故事和儿歌等众多形式。例如,在学习《告别小马虎》这节内容时,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关于“马小虎历险记”的故事,将故事中的人物引进现实课堂,并实现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多花,由此既能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能通过对话的方式来促进学生成长。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载体和途径。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凸显出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少教多学,便需要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有效增强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
参考文献:
[1]郑乐安.以“情”助教以“思”伴学——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情思课堂”的创设[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52.
[2]庄荷娟.论常态化生活情境的创设——以“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2017(17):48-49.
[3]顾国卫.道德与法治课优化教学情境五策[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35):31-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848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