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语言运用习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课后练习系统是依照着各级课程标准编写的,是各类语文教材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帮助教师和学生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课后习题的使用不仅有助于教师对语文教材的整体把握,更是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学习内容的把握。我研究发现苏教版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主要集中在思想内容的梳理以及情感的体会和理解,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训练避而不谈。
  【关键词】苏教版 高中语文教材 语言运用 课后习题
  很多专家和一线教师已经对苏教版的课后习题有所关注了,一致认为课后习题应该体现出语文学习的本质。“活动体验”“文本研习”“问题探讨”和“积累与应用”四大习题版块组成了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语言运用习题,原有的课后习题结合了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它的使用,它的教学价值得不到体现。苏教版语文教材在选择选文的时候偏向人文情感类型的,编排时候倾向关注人文情感主题。现列举课后习题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内容理解,轻语言积累
  必修一到必修五的五册语文教材中,课后习题的数量处在中等水平,但是在众多的习题类型中几乎没有语言文字运用习题。习题数量所占比重最大的是“文本研习”,该类型习题重点关注的是选文本身情感内容的探讨和研究,“积累与应用”和“问题探讨”这两种类型的习题中也是偏向文本内容的理解,几乎没有任何涉及语言积累的內容,整体都注重对内容的解读,偏人文性。
  文言文是古代优秀语言文化的传承,向我们展示了从古至今的优秀文化,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让学生掌握古代用语规律。因此文言文选文中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都是需要学生掌握的,通过课内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课外的更多的优秀文言文,培养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但是在苏教文言文的课后习题中,存在很严重的轻视文言字词积累的现象,所设置的题目类型与现代文阅读几乎一样。我选取了必修三中《指南录后序》课后习题进行分析,题目如下:
  文本研习:
  (1)《指南录后序》中,作者自言“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是为了“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读了本文,你理解作者的“志”了吗?
  (2)《指南录后序》第五段连用22个“死”,历来受到读者关注。这一段的内容与后文“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一段的议论有什么样的关系?
  积累与应用:
  熟读《指南录后序》第四段,体会作者情感。
  《浙江省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了对《指南录后序》的学习重点——掌握文中“缙”、“陵”、“见”等通假字,“间”、“如”等典型的一词多义现象。“文本研习”课后习题中的第一道是要求学生深入解读作者的志向,第二道是结合课文内容,掌握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积累与应用”的题目中也只是让学生“体会情感”,没有设置任何跟课文的字词句义相关的练习。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学习语言文字,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积累是运用的必要前提,只有积累到位才能更好的运用,才能熟练的运用。
  二、重情感体验,轻语言学习
  语文教学就是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用语言,但苏教版高中语文的课后习题注重情感体会,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性作用。
  在苏教版必修五册教材中,题目提出“朗读”或者“诵读”类的题目占6.8%,但题目的实质仍旧在情感理解层面上的,如必修二第四专题的“积累与应用”第一道习题:
  朗读《荷塘月色》,想一想,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作者的情感有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需要将理解内化文本的语言,而不是只是明白文章的内容,因此需要通过朗读或诵读练习,调动本身所储备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荷塘月色》是一篇用词别致的抒情性散文,其中“曲曲折折”“田田”等叠词和“泻”“洗”“笼”等动词的品味更是本文的语言学习点,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文章的美感。
  苏教版教材中的习题多是轻视语言文字学习而偏重情感思想体会,忽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真正的提升,加重了“泛语文”和“大语文”等人文课的泛滥。
  三、重口头交流,轻书面表达
  听说读写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四大模块。只有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运用恰当,才能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内部言语”——语言思维和语言感受,需要通过外显性的“外部语言”——“说”和“写”来呈现。
  偏重口头表达形式是苏教版课后习题中独有特色,多数习题以“说说”“谈谈”“交流讨论”的形式来回答,其中“无明确指示”是指明确指出书写或论述要求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是在简单思考之后,脱口而出,随意回答。
  如必修一第一专题“活动体验”第一道习题:
  《致橡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回旋舞》……。概括三首诗分别表现的思想,结合具体的诗句,说说诗歌是怎样表达这些思想的。
  苏教版教材中大部分习题缺少指导性的学习方法,更多的是无目的性的讨论交流,对语言文字技巧的掌握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学生练习时收效甚微。
  我认为苏教版课后习题应该在两方面增加“写”的训练:一是即时写作,即针对课文的片段写作;二是动笔书写答案等书面表达形式。即时写作不追求系统性和丰富性,而苏教版教材课后习题中缺少明确要求学生进行即时写作的习题,同时没有在习题中严格要求学生在字词句式运用做到规范。语言文字的学习更需要落实到“笔头的表达与使用”。而苏教版课后习题在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张鸿苓.语文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59.
  [2]李文芝, 霍生玉. 关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语言知识的教学策略研究[J]. 安徽文学月刊, 2017(3):120-121.
  (作者单位:浙江省仙居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949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