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当前人才培养的关键,特别是在经济飞速发展,企业用人竞争日益加大的时代背景下,各高校更应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推动经济的更好发展。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高校应关注影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策略,以促进大学生的更好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对此,本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了系统探究,以供各高校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创新创业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038-02
创新是一种精神,更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大学生立足于世,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与优势,就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这也是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大学生具有年轻、干劲足、可塑性强的优势,各高校加强对其的引导与培育,将能挖掘其潜能,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对此,高校应认清社会形势,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之意义与影响因素,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培育,以实现教育与时代发展接轨,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1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之意义
1.1 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之提升
当前,素质教育改革日益深化,各高校更为重视大学生综合能力之培养,而创新创业能力则是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是大学生立足于社会的根本。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能够促进理论与实践之结合,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理念,并促进大学生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实现高素質人才的培养。
1.2 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使其获得新的就业途径,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能够自主地解决就业问题,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1.3 有利于创新型国家之建设
当前,创新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大学生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社会形成创新创业的局面,激发全民创新精神,有利于实现创新型国家之建设。
2 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因素
2.1 学校方面
一直以来,高校更为注重大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略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这直接导致高校师生不重视创新能力以及创业技能的教育与学习。诚然,大学生创新创业离不开专业知识的支撑,但是也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技术指导,介绍一些前沿信息和知识,如此才能为学生打好创新创业基础,并帮助学生树立对创新创业的正确认识。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好自身资源,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2.2 学生方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还与大学生个人息息相关,大学生的独立性、个人意志、冒险精神、自信心、学习能力、知识积累等等都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条件。那些面对挫折一蹶不振,对他人依赖性强,做事墨守成规,意志不坚定,自信心不足的人是很难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他们需要通过更多的努力付出来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如此才能增强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成功的可能。
2.3 社会方面
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国家政策、家庭因素、社会认可等。国家政策,即政府出台的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政策、鼓励政策、优惠政策等等;家庭因素,即家庭成员是否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否能够提供指导和帮助;社会认可,即社会群体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所持有的态度,是否表示肯定和认同。社会方面的因素较为复杂,每一个方面都有可能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资金和经验是其亟需的,这更加需要社会的帮助。因此,社会因素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影响很大。
3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3.1 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课程教学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十分重要,这就需要高校合理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知识。其一,高校可开设创业基础、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创业精神与实践等理论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基础理论教育,培养其创新创业精神与意识;其二,高校可开设创业管理、创新战略思维、风险投资等选修课程,让大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课程学习,掌握一定的创新创业技巧;其三,高校应设置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给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指导学生开展简单的创业实践,以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
3.2 完善创新创业平台
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这就需要高校能够搭建和完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训,指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并与实践中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并解决问题,通过不断发现自身不足,进而实现自我的完善,不断获得进步和成长。具体而言,高校可以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促其在探索中成长;还可加强与各企业的交流合作,推荐大学生到企业参与项目开发工作,或引入外部资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参与实践锻炼。 3.3 培养“双师型”指导教师
师资力量是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因此,高校提升教师能力素养十分重要。此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既需要理论水平高的教师,也需要实践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因而创建一支稳定、专业、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当前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培养“双师型”教师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相符的,这也是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之有效方法。在“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高校一方面应加强教师理论培训,增加其专业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应多多开展创业模拟活动、创业教育研讨会、创业案例分析会,或是选派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践活动,让教师在各类活动与会议交流中积累经验,开阔思维,提高实践指导能力。此外,高校也可邀请企业一线人士兼任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老师,为大学生传授一线知识与经验,实现校内外资源的结合利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
3.4 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学生自身因素也是影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因此,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不可忽视对学生的关注,应帮其合理构建专业知识体系、积累创新创业经验、提高创新创业素质。一方面,高校应合理安排教学课程,不仅是专业知识教学,还包括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法律知识、计算机知识等的教学,并引导学生自主查阅相关书籍资料,构建知识体系;另一方面,高校应引导学生多参加创新创业项目交流会、职业规划大赛、创新创业孵化班、模拟创业活动等等,让其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增强创新创业意識,为创新创业做好准备。此外,创新创业需要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培育,培养其面对挫折的勇气、坚韧的毅力以及顽强的拼搏精神,为其创新创业做好心理准备。
3.5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社会环境
社会的支持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一方面,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或加快创业基地建设,形成社会聚集效应,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和成功率,降低创业风险;另一方面,政府应鼓励社会资金应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帮助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资金不足的难题,提高创业成功率,这就需要社会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提高小额贷款额度,鼓励银行、民间资本帮扶大学生。此外,政府还应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服务,如以省、市为单位建立创业项目库,为大学生提供创业项目推荐和指导,或是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创业项目进行评估、传帮带。同时,家长也应转变观念,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对其多加鼓励,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帮助。
总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要多方努力,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共同努力,才能使大学生成长为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清娥,王启元,肖芳.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析[J].职教论坛,2017(23):36-39.
[2] 任泽中.构建“纵横有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6(12):60-62.
[3] 杨延朋.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6(s1):321-322.
[4] 张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1):137-1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991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