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就业指导路径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SWOT分析,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就业竞争中既有优势也有劣势。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要立足专业机遇,扩大学生的就业视野,引导学生提升综合能力,探索实习新渠道,增加学生就业经验。只有分专业进行就业指导,才能使就业指导更具针对性,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更好地达到就业指导效果,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SWOT分析;就业指导;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1-0096-02
1984年,我国政府首次确认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2013年,教育部将“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中国学”三个本科专业合并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所以,汉语国际教育是一个很年轻的专業,在社会普遍由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决定专业优劣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成了摆在专业发展面前的一个首要任务。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就业的SWOT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
目前,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中国,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对汉语、汉文化感兴趣。《泰晤士报》主编罗伯特·汤姆逊指出:“汉语不仅仅在英国,在全世界都变得越来越重要”,“汉语在某种程度上对您和您的家人都有用”。英国教育大臣艾伦·约翰逊表示,英国学校需要教授一些“在经济上更能起作用”的语言,例如汉语,以便能让学生在就业中更具竞争力。全球“汉语热”的出现,以及全球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发展,导致国际汉语教师的缺口不断增大。这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但“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想胜任国际汉语教师的工作,只具备本科学历还不够。从国家汉办官网公布的《2016年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外派教师招聘简章》来看,除了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外,还需要普通话达到二级甲等以上(含)水平;能熟练使用申请赴任国语言或英语;近8年内具有2年以上教学经历等。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时达到这些标准有两大困难:第一,熟练使用申请赴任国语言或英语。从国内教育现状来看,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第二语言基本是英语,即使可以选修第二外语,也往往受限于学校能够提供的语种范围。截至2015年年底,全球已有134个国家建立孔子学院,难以保证恰好能熟练使用申请赴任国的语言。对于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生来说,英语学习只是专业学习的一部分,很难达到熟练的程度。第二,汉语教师选拔注重工作经验。这也是本科毕业生难以具备的。
(二)内部环境分析
“汉语热”的现状既有优势也有劣势。
根据教育部(2012)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目的在于培养“掌握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学,在各职能部门、外贸机构、新闻出版单位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1]《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大纲》中指出,应考查应试者的“汉语交际能力”、“语言分析能力”、“第二语言习得基本原理”、“中华文化阐释与传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综合能力。[2]相应地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包括汉语类、外语类、文学类、文化类、跨文化交际类、写作类、教学类等,以培养学生的汉语能力、外语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综合能力是本专业学生的优势。
二、就业指导的措施
(一)扩大学生的就业视野
首先,让学生了解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劣势,使他们能够在就业选择中扬长避短,处于竞争的强势地位。
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广东电视台海外中心联合推出的Face Time(《面对面》)节目于2013年有一期“中国谈”,很多汉语学习者表示学习汉语是为了更好地从事涉外商业贸易、旅游业。因此,各行各业需要跨文化交际的人才,正如胡文仲所说,“跨文化交际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突出特征”。[3]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当具备的能力,这无疑给汉语国际专业本科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
(二)端正学生的就业观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2014年9月12日在新生开学典礼中指出,“大学绝不是职业培训所”,当前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不一定与所学专业有关。董晓东、姚敏(2014)通过调查指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期望值并不高,高达68%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的涉猎面要广,着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4]
因此,在就业指导中,要引导学生建立更开放的就业观。“就业”不仅仅是某一专业知识的具体应用,而且是作为具备良好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人的一种社会参与,是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方式。专业知识缺乏可以通过短期强化学习来弥补,但综合能力的提升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专业不会限制“就业”,只有专业不精才会限制就业。一个连专业都学不好的学生,如何让用人单位相信他能胜任应聘的工作岗位?特别是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来说,国家的发展已经带来广阔的就业前景,只有在专业学习中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综合能力,才是增强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三)探索实习新渠道,增加学生就业经验
学生对于实习的重要性大多缺乏正确认识。不少学生认为,家庭条件不好,才需要在学习期间兼职实习赚取生活费。根据我们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有实习经历的学生不多,实习岗位单一,局限于家教,还有极少数学生通过网络对其他国家的汉语学习者进行汉语教学。与此相反,在用人单位逐渐放开专业限制的同时,却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根据智联招聘2015年发布的《应届生就业能力》报告,当年成功就业的毕业生中,80%有实习经历。
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
创业作为就业的一项重要形式,是就业指导中不能忽视的环节。但除了讲授创业的一般理论外,还应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业指导。比如从语言角度,就涉及广告语言服务、旅游语言服务、会展语言服务、赛事语言服务、帮助地震中救援人员与灾区人民之间交流的语言援助、各种语言障碍矫治、聋人语言康复等特殊语言服务、语言教育培训、语言翻译、广告等众多领域。这些领域是学生寻找创业机会的切入点。创业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主动关注相关领域的创业范例,提升创业意识。
只有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才能使学生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创业真正成为学生就业的一种形式。
总而言之,千篇一律的就业指导已不能满足当前就业形势,不同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同,就业期待、就业方向的选择也存在差异。因此,只有分专业进行就业指导,才能增加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课堂参与度,从而更好地达到就业指导效果,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7-88.
[2]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编制.汉语国际教师考试大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3.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2.
[4]董晓东,姚敏.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期望值的调查及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85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