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第一学段小学生口语交际习惯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师应该从第一学段(1~2年级)抓起,准确把握课堂,拓宽口语交际的机会,课堂内外相结合,针对讲普通话、听讲话等六个方面进行训练,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高第一学段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习惯;第一学段
  在應试教育主要检测读写的体制下,加上农村的语言使用环境较差,导致口语教学效果不理想。笔者认为应该从第一学段(1~2年级)抓起,准确把握课堂,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课堂内外相结合,拓宽口语交际的机会,在讲普通话、听讲话、听故事等六个方面对第一学段的学生进行训练,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
  培养讲普通话的习惯
  普通话是我国法定的语言,它是人际交往的需要,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课标》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然而农村的语言使用环境较差,大家都很习惯用方言交谈。同学们在这种语言环境中生活,就不爱说普通话了。
  教学中,课堂内外要结合起来。要求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说,而且课间也要说。不仅在学校说,而且在家也要说。课堂教学中,多进行诵读,因为诵读可以形成学生的语感。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让学生大声说普通话。高声的说,就会让他们心神专注地进入到意境中。讲普通话的过程,必须做到不增减字,咬字正确无误,吐字清晰,语句顺畅,声音明亮。
  二、
  培养听讲话的习惯
  《语文课标》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在农村,很多的小学生听的能力相对较差,他们往往听一两句话,甚至一两个词语,就开始拼命埋头苦记。满脸狐疑,请求老师再说一遍,对整个段落意思殊不知。教师要对其多鼓励,和其说明能记住主要内容即可。
  要求学生多听,不仅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的话,还要善于聆听手机、电脑、电视等影视作品中的主人公的议论。听别人说话能抓住内容的重点,并能简单复述说出。让“听”成为学生获取新知识、信息交流的有效途径。经过长期训练,争取达到听整段的话,能概括出重点。
  三、
  培养听故事的习惯
  《语文课标》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听故事是最切合第一学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绿色阅读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家或在校多听,当然家长或教师要帮忙选择有益于他们身心发展的内容。
  在听故事之前,首先,和学生先讲明听的方法:关键的地方要认真聆听,并将有用的信息,比如将时间、地点、人物记住。复述时就比较容易。其次,讲明要求能复述故事梗概。甚至于为了提高听的目的性,教师根据故事内容设计一些小问题。这样,学生听故事都带着问题,需要思考,注意力自然就集中,故事大意和精彩情节就容易记住。教师在准备故事时,要选择精短的,因为第一学段的学生不适合听长故事。听故事的训练,让孩子听懂故事梗概,听出精彩情节。听故事既可以激起阅读兴趣,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又能提高听力、思维能力和理解力,培养语感。
  四、
  培养讲故事的习惯
  《语文课标》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小故事的内容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教材,另一方面,来自课外读物,如报纸杂志书籍等。
  教师可以利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最多不超过5分钟,请一名学生复述一则短小的故事。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当然以表扬为主,同时也让部分同学参与评论,从语句是否通顺,有无遗漏等方面进行评说。通过活动,使学生口语能力得到锻炼。每一个月,教师可以安排一到两节课时间进行讲故事比赛。以五人为一小组,轮流复述,互相点评。课堂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回家向父母家人继续进行讲述小故事的练习。
  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在幼儿园已经学习了四年,可以使用提示性复述或背诵性复述。教师精选课外的精彩短小的故事,利用多媒体播放,让学生听完后,马上复述,一遍不会,再来几遍。为了活跃课堂气候,培养竞争意识,可采用分小组比赛形式。如果背诵性复述无法进行,就用提示性复述。
  五、
  培养交谈的习惯
  尽管第一学段的小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但常会夹有方言,甚至还有不文明的用语。教师要利用课堂训练学生交谈,培养交谈的良好习惯,做到“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生活中,一些学生胆量小,就怕说话,甚至不敢说。在课堂,既有老师,又有那么多同学在一起,那些学生更是吓得魂飞魄散语无伦次。教师要想办法选择他们非常熟悉的、喜欢的话题,比如:可以开展“压岁钱怎么用”的教学训练,教师提问:“钱是哪些长辈给的?给了多少?总共给了多少?给了之后怎么用的?”学生在交谈时,由于这是非常熟悉的内容,也是非常感兴趣的事情,学生的交谈欲望被激起了,思维就随之打开,交谈的兴趣被激发,整个课堂氛围十分活跃。交谈的习惯就培养起来了。
  六、
  培养讨论的习惯
  《语文课标》要求教师培养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课堂学习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讨论是一个很好的交流锻炼的机会。教师在第一学段的两个学年里都要持续开展。
  首先,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和目标,设置由易到难的小问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的要求。其次,把学生分成六到七个小组,每个小组五到六人,按小组围坐在一起。最后,教师教给他们讨论的方法,比如学会抓住关键字眼。讨论中,教师巡回指导,或做一些提示释疑,甚至参与讨论。讨论后,教师提问,学生说出,同学补充,教师纠正明确。提问学生时,要注意因材施教:简单的问题给一般的同学回答,较难的问题给优秀的同学回答。同时注意点面结合,让更多的同学可以有回答展现的机会。比如,可开展“心目中的美猴王、猪八戒”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讨论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正反面辩证评价人物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第一学段就要创造机会,利用课堂内外,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的习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2]臧涵.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018.
  作者简介:
   罗小英,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清流县嵩溪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33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