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被认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一个班级的学生定有分层现象,学困生这类弱势群体往往会被忽略,他们渴望被认可。作为教师,应将“不放弃一个孩子”“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作为信仰,用耐心和信心激发他们内心的强大能量。
   关键词:学困生;闪光点;认可;改变
   初三临近期末,老师、学生都忙得焦头烂额,隔三岔五模拟考,分数也就成了老师、学生、家长心中的一把衡量尺。
   黄某,是班里听话但又比较迟钝的男孩子,无论怎样努力,成绩在班里永远是倒数的,但他也是个敏感的孩子。刚改完科学试卷,下发后,他来到了办公室:“老师,我是不是班里分数最低的?”看着他渴望的眼神,我突然发现自己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确实是最低的。我只能安慰他:“虽然这次你是班里最低的,但与之前相比,你是进步了20分,而相较比你高3分的郑某,他是从100多大幅度退步,你是值得表扬的。”
   虽然谈话结束了,黄某的那一句“老师,我是不是班里分数最低的?”深深震撼了我。分数真的是最重要的吗?是学生被认可的唯一标准吗?这次的谈话可能依旧没让黄某打开心扉,重获自信。这次谈话是不成功的。
   每个人的能力生来就是有差异的,有人擅长学习,有人擅长运动,有人擅长绘画,有人擅长歌舞。但现在的教育更多的还是以学习决定一切,即使教育理念发生转变,这个事实依旧存在。让像黄某一样的孩子“无处安放”,这群孩子或变成了“有问题的孩子”,或是变成了“透明人”,作为教师,有一定的责任。在“用分数说话”的义务教育阶段,黄某这一类孩子也是班级的子弟兵,他们有着他们的闪光点,也能为班级增光添彩,他们少的只是一个平台,一个伯乐。如何让这些孩子能够被他人认可,并肯定自我是教师应该重视的教育问题。通过此次事件,我反思总结了一些做法,让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能实践应用。
   一、正视学困生的学习能力
   每个孩子的能力不同,教师要承认存在“笨鸟不能先飞”,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做到分层,让后进生也能有所得;课堂提问分层,为学困生设计简单问题,让他们获得存在感;课后作业分层,避免学困生“无题可做”或是“啥题不会”的现象。这也是教学改革理念中的重要内容。
   二、给学困生创造“闪光”的机会
   《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教育的目的是发扬肯定学生的优点,并以此纠正他们的缺点。班里的学困生其实并不是像看起来那样一无是处的,只是少了伯乐,要改变他们,教师必须善于为他们创造机会。班级“人人岗位”制定之初,班级绿植是由一个女生负责的,但由于管理不当,绿植长势不好,于是决定让后进生严某负责这个岗位,在他的呵护下,班级绿植郁郁葱葱。在班级总结会上,我表扬了他,并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家长,之后他越发负责,还亲自买了两盆绿萝送给班级,放假了还要把绿植带回家养。
   如果教师能为学困生创造闪光机会,充当他们的伯乐,我想,只要他们上进心犹存、自尊心不泯,在一次次的“闪光”中不断蜕变,定能重获自信。
   三、及时公开表扬学困生
   对学困生来说,最大的痛苦就是被漠视、被否定。在学习生涯中,他们会更重视每一次来之不易的赞许,所以他们往往非常努力但效果并不理想,时间久了,透明度大了,自卑感强了,表现欲望弱了。
   被认可是学困生的渴望。教师在承认学困生学习能力薄弱的同时应该不忘发现他们的努力与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班级贡献、微小的进步都需要表扬。这能够让他们的闪光点放大,获得更多的认可与自我肯定,进而形成自尊自强的性格特征,将来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四、给学困生提出适当的阶段性目标
   很喜欢龙应台的一本书《孩子,你慢慢来》,倒不是书中内容有多吸引我,而是书名。每一次想要放弃他们时,我就会看看这本书的封面。鼓励他们慢慢来,根据可接受性和发展性原则,由易到难、由少到多,逐步达到目标并重新制定目标。
   黄某就是个例子。刚接手班级时,黄某连元素符号都背不下来,但其他同学已经开始学习化学方程式了。他很努力,但就是跟不上上课节奏。我经常和他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慢慢来,我会和你一起加油。”一个学期结束了,他熟练掌握了元素符号,会默写常见化学式和简单的化学方程式,会套用功和功率的公式做简单的计算题。但这些就能让他欣喜,在科学学习上重拾兴趣。
   对于学困生的阶段性学习目标,应该是有层次的,而且跨度不能太大,需要更多的时间适应与达成。过程可能是漫长的,但结果往往会有惊喜,需要教师能有足够的耐心陪着他们,慢慢来。
   五、营造互相赏识的班风
   学困生是比较敏感的,害怕别人瞧不起,因此可以通过班会主题教育和活动,让同学们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创造更多让学困生表现的机会,使班级拧成一股绳,爆发无尽的能量。
   六、指导学困生明确发展方向
   在初三毕业时,学困生考上高中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的,但他们抱有考上的愿望。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学困生心理疏导工作,及早让他们正视事实,发掘他们的特长,鼓励他们往特长方向发展,“行行出状元,高中不是唯一的出路”。班里有一个校十佳歌手,但学习貌似没有眷顾她。通过与她及她的家长的沟通,引导她毕业后往艺术方向发展。为了这个目标,她的学习目的性和动力比任何时候都要强。
   目标是坚持的动力和理由。教师算是学困生人生路上的一盏引路灯,发现他们学习以外的特长与亮点,引导他们明确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學困生不能被“草率”否定,他们有自己的闪光点,闪光点处就是绚烂。我们需要唤醒他们心中的巨人,引导他们获得自我价值观,在认可中自信骄傲地摇曳。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坚信:我的坚守,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吴小霞.学期末的目标激励与行动策略[J].班主任之友,2016(11):11-13.
   [2]孙云晓.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149-151.
  编辑 张佳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618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