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九年级是人生的主要转折点,学生是社会中的一分子,学生虽是独立的个体却不能够脱离社会环境而存在,这也就意味着学生根本无法置身于生活之外。新课程标准提出生活化教学,学校要贯彻新课程标准、加大对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关注与重视程度,构建新型教学体系,以各项教学活动为依托从而提高学生相关意识,教师要发挥自身作用积极进行道路探索,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功能,拓展学生思想深度与广度。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有效途径;教学研究
  九年级学生身心发展已经趋于成熟,这是进行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关键阶段。學校是人才培养阵地更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阵地,要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长期的教学任务,积极构建高效课堂,保证学生能够从课堂中学习到真知识,促使学生成为社会、国家需要的综合人才。
  一、生活化教学概述
  生活化教学理念是教育改革的一大里程碑,其具有进步意义。生活化教学以社会活动为依托,运用生活素材折射人生大道理,另外其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教学内容,将激发学生自主认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作为教学目的。生活化教学更加具体化、细节化,能够起到指导作用,通过一系列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生活化教学并不意味着完全脱离课本教材,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实现教学拓展,其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生活经历,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育工作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亲身参与者,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出发构建新型教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重视课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导入是保证课程教学丰富化、多彩化的保障,教师要发挥自身作用,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工作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开展各项工作。九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自身的认知结构,教师要在把握学生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课程导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要进行教学准备,将教材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效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积极收集生活事件,在合适时机导入现实事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交流,给学生进行思想碰撞的机会,确保学生具有多维思想。“友谊与成长共行”这一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设置教学主题,将时间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感悟。现有经济快速发展,其为科技进步提供推力。学校已经实现数字化建设,单纯依靠教师口述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中包含多项功能,教师要以此为依托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照片、视频,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友谊的音乐,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课堂导入能够保证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较为敏感,具有重要意义。
  2.巧设生活化情境,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完成思想转变,提高自身认知,从原有的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九年级学生具有表现欲望,创设生活化情境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将课堂交给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安排学生表演生活情境剧。道德与法治教材设置较为合理,其中包含众多的生活素材。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本的潜在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学生会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角色揣摩,能够透过表面看本质,得到一定的启发。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简洁、精炼,教师要观察学生,分析九年级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学习、生活问题,有意识地创设情境。九年级学生个人主观意识较强,教师难以走进学生的内心,教师借助教学情境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能为学生指点迷津,消除成长矛盾。教师要向学生讲述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知识,避免学生在生活中上当受骗,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现实生活中学生难以应对侵权问题,教师以消费者权益为例,可以先构设模拟法庭,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接着再进行教学知识导入,向学生灌输正确思想,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3.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时事热点紧密联系起来
  教师要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化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抵达精神新高度。开设法治课程不仅是为了传授学生法律知识,其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保证学生思想的先进性,为社会输入高素质、遵纪守法的公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社会时事热点,促使学生内心形成道德标尺,从而严格规范自我行为,确保自身处于法律轨道。向学生展示社会热点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身观点与看法,从此问题出发引发学生讨论。
  三、结束语
  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发挥思想启迪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改变原有单项教学手法,重视课堂导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以提高学生认知为主要教学目的,发挥目的的导向作用保证教学质量。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从生活出发,教师要挖掘教材的生活资源,将此与课外素材结合起来。另外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以教学活动为依托,最大限度发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志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
  [2]苏雪.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
  ·编辑 刘晓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620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