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戏模式的中职古典诗词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华古典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一枚硕果,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颂,也是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学生在大开眼界的同时,也渐渐冷却了对古典诗词的学习热情,特别是中职学生这一群体,在古典诗词方面的水平着实令人担忧,诗词成了“失词”!
一、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遗失了学习古典诗词的内在动力
中职生的语文基础整体比较薄弱,而古典诗词字词凝练,典故频出,不借助工具书,没有较好的文言功底,学生很难读懂,于是对诗歌“望而却步”。同时,不少中职学校偏重技能,导致学生觉得学习古诗词仅仅是为了考试,这就加剧了学生对其的反感。在“学习畏难情绪”和“古典诗词无用论”的作祟下,中职学生对古诗词的态度便越来越冷淡。
(二)缺失了学习古典诗词的良好外部环境
智能互联已成社会常态,但它却是一把双刃剑,职校生多半缺乏合理的资源管理,各类快餐文化占据了他们的业余时间,甚至有侵噬课堂和睡眠时间的趋势。如此环境如何能让学生安心读诗诵词?同时,传统的诗歌教学形式也缺乏吸引力,教师在讲台前声嘶力竭地总结着知识点,督促着读、背、默,换来的却是学生的“趴下去”。没有良好外部环境的刺激,学生与古诗词渐行渐远。
因此,中职古典诗词教学的当务之急是要帮学生把遗失的内在学习动力找回来,弥补缺失的外部学习环境,营造轻松快乐的氛围感知诗歌魅力。
二、游戏活化中职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尝试
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发现将各类游戏引入古诗词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兴趣、活化教学课堂。具体策略如下:
(一)猜填串辨,趣入诗境
上课之初,第一任务便是让学生抬起头来,只有“抬头”,才可能“听见”,而游戏,便是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的法宝。
1.猜——我猜我猜我猜猜猜。我们可以从作者入手,也可以从作品入手,以猜谜(文字谜、漫画谜)、猜图片(人物画像、诗句画面)、识别音乐等游戏的形式,来引起学生对课堂的期待,从而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学生的回答或许言不及义,但唤醒学生、引起思索、活跃课堂并顺利引进教学主题的目的便达成了。
2.填——他是谁。我们在陌生人的问话“你是谁”后补充出许多种“我是谁”的答案,从而让他人迅速获知自己的基本信息。这个方式,同样适合我们向学生介绍某位诗词作者及作品。不过,我们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填表格的形式让学生自行回答“他是谁”,有了此张名片,原本有我们有着遥远距离的古人就变得触手可及了。比如在解读陶渊明时,学生就能轻松填写出其姓名、绰号、代表作,对于职业一项,有同学想到“不为五斗米折腰”、《归园田居》而答出“农民”,便是最生动的活学活用。更有同学提出为陶渊明设计头戴菊花、手执酒瓶的半身像,为陶渊明卖菊花而创设二维码等创新力极强的点子。这样的游戏导入,立马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
3.辨——消消乐。授课之初,我们可以玩一些诸如“古诗句消除”“疯狂猜诗词”“中国诗词大会”之类的益智小游戏。以“古诗词消除”为例,这是一款考验学生古典诗词积累的小游戏,有诸如“红豆生南国”“锄禾日当午”之类并无难度的诗句,也有“迟日江山丽”之类较有难度的诗句。轻松的闯关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课堂逐入“佳境”。
4.串——开火车。教师可以采取诗句串接的形式,将学生调动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速度与效果。例如在讲授《将进酒》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座位前后左右的顺序进行诗句串接。通过这种形式,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最初的畏难情绪,积极投入到语文课堂中,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读画演辩,感悟诗意
古诗词教学可以通过“读画演辩”的游戏模式来开启学生的想象之门,在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1.读——朗读者。读诗千遍,其义自见。在“读”的环节,名家诵读、教师示范,都是被动型学习模式,若能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当一回“朗读者”,读的同时把它录下来,放到班级QQ群或微信群中,让所有人来听,再打出一个合理的分数。这样的游戏并不难完成,基于好奇心与好胜心,学生自然愿意做一个认真的“朗读者”,勤奋的模仿者,在字音、语调、停顿、情感投入方面狠下功夫。这方面,“为你读诗”“喜马拉雅”等软件都可以给学生助上一臂之力,综艺节目《朗读者》也可以提供模仿范例。
2.画——大画诗词。中国古诗词言约意丰,非联想、想象不能领会其意境、意趣,画画正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轻灵空幽,“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悲怆无奈,都可以流淌于学生的笔尖。固然,学生的绘画水平有高有低,想象力有强有弱,但画出来,便可以让学生多一份体验与认知。学诗前可以画,画出自己的最初理解;学诗后更可以画,画出诗歌更深层的意蕴。可以单独画,可以合作画,最终画出一个活跃的课堂。
3.演——我是“戏精”。分角色表演古诗词,是让学生深入把握诗歌主题、领会诗歌意境的有效方法。例如,《琵琶行》全诗612字,一字一句分析全文定然會使大部分中职生头疼,但如果用现代人的方式演着江州司马和琵琶女的悲惨故事,学生就容易投入其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领悟便水到渠成,而教师的适时点评,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4.辩——为爱决斗。教师还可以利用青少年的好胜心,激发一场场激烈的辩论。比如李白与杜甫两位诗人生活的年代相同,年少的经历相仿,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心境与人生之路。此番不同,大有可辩之处。如此,便可来一个“我是李白(杜甫),我最优秀”的“粉丝决斗”,为护自家“爱豆”,学生们势必要提前做很多功课,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理想,从“天生我材必有用”到“无边落木萧萧下”,参与度越高,辩论得越热烈,碰撞出的思维火花就越多,合作意识、思辨能力、探究精神以及表达能力便在游戏中得以培养。 (三)唱背改写,诗我交融
1.唱背——我是歌手。讀书百遍,必背其文,但中职生多半不愿下这个苦工,教师便可以用游戏的形式降低难度,提高效率。若能将艰涩拗口的诗词,配以自己喜欢的歌曲旋律,学生们在多了份兴致之余,背诵也就变得容易多了。“婷婷唱古诗”“吉吟小诗”就是不错的参考。愿意以儿歌、口水歌来移花接木地编排诗词,也值得鼓励。即算曲不成调,文不对版,也可以在一片欢乐中达成背诵诗词的目的。在背诵告一段落后,可以针对不同诗词流派,进行歌唱比赛,在比赛中感知旋律与诗歌的匹配度,从而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2.改写——我爱原创。翻译是古诗词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若只是直白地堆砌课下注释及词典中的字词释译,学生反感,也不易记住。可如果将诗词与鲜活的生活结合起来,则既能夯实基础,又可以增加趣味。譬如,《静女》中很多字词读音和意思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翻译难度不小。但这首充满生活气息的爱情诗,完全可以借由注释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转换成一首现代爱情诗,“文雅姑娘真美丽,约我到这城头来”,“文雅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小彤管”,有趣又易懂。我们还可以抛弃逐字逐句的翻译法,直接将全诗的主要内容、情感态度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打油诗形式诠释。譬如《登高》一诗,就有同学改写成这般:老杜心情糟,独自来登高。看落叶伤怀,见长江无奈。可怜白发长,浊酒不得尝。主题明确,简单直接,完全原创,还押韵,。这种训练,偶尔为之,着实为乐。
(四)融会贯通,玩味诗情
在学生们拥有了一定的古诗词阅读量与背诵量,我们便将游戏规格升级,举办专场的汇报演出。
我们可以将诗词分类,分别找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等类别的名家名作,归纳各派特点,解读诗词名家。“我心中的诗(词)神”“唐诗(宋词)中的情歌王子”之类的头衔便也能花落各处了。这方面,可以关注“古诗词”“周公子爱读书”等微信公众号。
诗词中有各地风光。“跟着唐诗(宋词)去旅行”,我们便可足不出户,赏天下美景,“品”天下美食,自制的驴游中国图和吃货地图,可为日后的出行做准备,岂不乐哉?微信公众号“跟着唐诗(宋词)去旅行”“青榄家长地带”,可以助力学生获知更多有趣信息。
最后,还可来一次“古诗词赏析会”,一起别出心裁品古诗——声情并茂诵古诗——发挥想象配古诗——热情洋溢唱古诗,让古诗词以有趣、好玩的形式走进中职生的语文课堂与生活!
教育家常说:学生不是有待灌满的容器,而是等待被激活的精灵。游戏教学法正是激活精灵们的一大法宝,不妨多多一试。
参考文献:
[1]刘朝霞.让中职语文课堂快乐起来——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J].新课程学习,2012(12).
[2]李小贝.让传统文化在当代“活起来”——以吟诵文化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2012(2).
[3]王向东.诗歌诵读教学之我见[J].中学教学参考,2013(22).
郭蕊新,浙江省桐乡技师学院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09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