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源泉,是一个国家强胜与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之一,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支柱,也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
关键词: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培养
信息技术是一门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的课程,它的内容更新快、实践性强、应用广泛,使得信息技术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有着独特的优势。那么在新形式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如何抓住机遇,在创新教育方面做出独有的贡献?下面就谈一下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 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具有先进教育观念、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而事实上,我国这些年一直在“课改”,“课改”的过程就是创新教育的过程,教师应积极推进“课改”进程,让自己成长为专业的创新型教师。具体地,教师首先要深刻领会“课改”精神,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教师职责从“传道、授业、解惑”提升到“培养合格的人”的层面;摆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关系,教师不再是权威的象征,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路人;课堂教学也不再是“填鸭式”的满堂灌,而更多地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式、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要积极投入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学校教育的成败在课堂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目前大多数学校的硬件设施(网络及多媒体教学系统)已初步完善,但在备课及课堂教学上的使用率并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新备一节多媒体网络互动课确实要花很多的时间,不如传统堂教学模式省事。但多媒体网络互动课的容量和实效要比传统堂高得多,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带头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除了用好PPT外,更应用好网络资源平台如教学助手、互动课堂、希沃助手、UMU教学平台、智学网、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利用这些平台为教学服务,开展创新式课堂教学。
二、 营造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成长提供沃土
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 时刻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信息技术感兴趣了,才能把信息技术学好。兴趣更是创新的起点,学生只有对一个项目感兴趣了,才会积极主动地花时间和精力去探索、钻研,才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应该经常通过多种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大胆质疑,平等交流
创新往往从提出问题开始,只有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才会有后来的创新成果。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应“一言堂”,而应在教学思维中留有空白,引导学生积极思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勇于发现。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非常“弱智”,可能與所学知识“风牛马不相及”,或者所提问题教师自己也解答不了,这时就要求教师本身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容精神,要能容下学习不好的学生,要能容下个性特别的学生,更要能容下学生对自己说“不”,让每个学生敢想、善思,敢于标新立异。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老师出现一时回答不了的问题很正常,但不能对学生说“不”,而是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或咨询专家来解决问题。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且有些学生不善于发言,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更应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搭建一个课外的交流平台,使得师生间可以在平台上质疑、讨论,拉近师生时空距离,让学生的思想在交流、碰撞过程中不断成熟。
(三) 注重合作学习,成就小组智慧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可见集体智慧的强大。合作学习也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和调控,不要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要注意小组成员的搭配,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
三、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可以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增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搞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带领学生参加各项创新大赛。
创新教育是当前课改的重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创设适合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环境,为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
肖万灵,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71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