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元素的渗透浅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生活元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树立生活化的教育思想,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问题,实现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元素;渗透对策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数学知识对人们的生活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使教育改革的关键。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生活元素与数学知识的融合,有利于让抽象的、深奥的数学知识简单化,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强化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性,促进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之下,初中数学教师要转变应试化的数学教育模式,结合数学教学内容,科学融入生活元素,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一、 初中数学教学融入生活元素的意义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应当建立在理解、融会贯通的基础之上。而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试化的数学教育模式,使得数学知识与生活相互脱离,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机械记忆的数学学习模式,不利于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有利于改变过去数学教学与生活相互脱离的教学现状,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概率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结合彩票的概率作为生活案例,通过分析彩票的概率来加深对概率知识的理解。
  (二)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实践能力
  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培养了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让这些学生沦为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笔者认为:我们的教育,不应当以应试为目的,而应当以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运用为目的,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方是教育的初衷和使命。生活元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将生活元素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建立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深刻明白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指导生活的道理;其次,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结合数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等,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好的数学教学效果。因此,生活元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实践能力的关键。
  (三) 有利于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近年来,核心素养已然成了指导现代教育的重要思想。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之下,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成了教育改革的方向标。就初中数学的教学而言,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能力等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实践能力,属于“数学能力”的范畴。由此可见,生活元素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 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的对策
  (一) 教师应树立生活化的教育思想
  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教师的教育思想,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和实践活动。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以新课程改革思想为指导,树立生活化的教育理念,用生活化的教育思想指导数学教学活动,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课堂。关于课堂教学生活化,其实很早以前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就已经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由此可见,生活教育对现代教育而言的重要性。因此,树立生活化的教育思想,构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是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关键,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转变应试化的教育思想,利用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 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如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认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想实现很好的生活教育效果,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例如,在初中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中,笔者通过一个生活场景的导入,创设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课堂开始,笔者首先取出一个天平,并在天平两端放入同质量的物体,然后提问:现在天平为什么能够保持平衡呢?这个问题对初中生而言是很简单的。然后笔者通过增减天平两端的物品,让天平失衡。让学生思考天平失衡的原因。在学生们积极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笔者引入正题:“等式”的性质。这种直观的教育模式,能够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关键。
  (三) 指导学生分析生活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很好的应用和实践。在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数学知识,指导学生利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应用实践能力。例如,在初中数学圆的面积计算中,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提问:为什么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体,如车轮、球类等都是设计成圆形而不是方形或者其他形状呢?这其中蕴含着什么样的科学原理?以自行车轮为例,当自行车轮转动时,轮轴也会转动,那么,自行车轮的面积与轮轴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呢?类似的生活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为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教育背景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融入生活元素,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文勇.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4).
  作者簡介:
  骆诗龙,贵州省遵义市,贵州省遵义市第四十五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77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