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引导工作机制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弘逸

  摘 要;建立长效的大学生就业引导工作机制,是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核心问题。本文以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就业工作为研究对象,探寻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和“立体化”就业引导工作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艺术类; 大学生; 就业引导; 工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6-176-001
   大学生的就业一直是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曾多次關注大学生的就业评价体系,确定了“就业率”逐渐向“就业质量”转变的政策方略。2018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美国学者格林豪斯也曾经在《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中提出职业生涯是“贯穿于人整个生命周期的、与工作相关的经历的组合”①。因此,多年来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不仅重视大学生就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还建立了就业引导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艺术类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
   大学生求职择业是一项必经的门槛,也是与人生规划联系在一起的重要举措。日本学者多湖辉把人生理解为连续的“选择’,认为人生计划应该更注重精神健康。②可见,职业将成为每个大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也为体现人生价值提供了特殊途径。
   艺术类大学生因专业的特殊性,形成了与普通大学生就业价值的差异性和多元的倾向性。以东华大学服装设计学院的人才培养为例,从专业分类来探讨,有服装设计与工程、表演(影视、戏剧)、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艺术与科技等专业,这些专业每年培养艺术类本科毕业生600余人。其就业去向90%以上在上海周边的长江三角州地区工作。这些艺术类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不仅关注就业城市类型、预估月薪、就业单位类型及规模,还重视“企业所在的行业前景”和“培训机会与晋升空间”。而且更加注重个体的艺术才华展现以及自我价值的彰显。因此,艺术类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在就业价值取向上存在着个性化、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基本特征。
  二、“立体化”的就业工作引导机制
   就业引导工作机制的建立乃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2003年,教育部长周济在《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就业指导和服务应符合“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要求③。科学系统地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管理与服务,引导大学生树立符合国家战略、适应社会需求,利于个人发展的就业理念,是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当下就业工作引导机制的重点。具体体现在政治思想、生涯规划、以奖促学和线上线下四个“立体化”工作模式上。
   1.以思想引领为基础,夯实学生党团建设。学院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学生中开展“青年大学习”的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掀起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尤其是针对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以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方式进行培训,并树立以政治思想为引领的就业理念。
   2.以生涯规划串联四年,致力实现全员育人。加强对学生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以多途径将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融合促进。设置生涯课程育人,即《大学新生生涯导航》的教程,由持有职业规划师资格证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主讲,帮助学生制定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强化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从而形成正确的生涯价值观。
   3.以奖促学鼓励竞赛,搭建国际化的交流舞台。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海外交流,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学院在2017年至2018年学年间,拥有131名学生通过交流项目实现“走出去”,同时,与国际一流院校合作开设系列专业课程,将国外的先进理念和专业教育“请进来”,为学生的就业打开眼界。
   4.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全面夯实就业基础。学院在维护“服院职业发展中心”的微信平台上,全年推送了637条就业创业相关信息,1587个就业岗位,月均转发简历200余份。着力完善易班“扬帆起航职业生涯工作坊”,稳步推进了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工作。
  三、“双向融合”地推进就业工作
   职业生涯的规划对大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谓推进就业工作的“双向融合”,主要包含两个主体因素,即:“大学生”与“辅导员”。首先,高校要加强辅导员职业能力与数量的建设。多年来,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十分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加强辅导员的科学研究与实践能力。仅在2018年年度就组织专职辅导员参加上海各类培训达26人次;获得上海市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4项,撰写相关学术论文。有9名辅导员参与今年上海高校辅导员团队拓展活动,凸显了东华大学的校园风采,为学校取得最佳团队奖荣誉。其二,抓住学生的就业意向、就业价值观、生涯成熟度、创业等几个方面,以此调动学生对就业的积极性。让大学生更加自主、主动、有创造地投入到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就业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创造精神,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就业的能力。由此可见,大学生与辅导员“双向融合”的努力才是推进就业工作的关键所在。
   总之,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财富。关注大学生的就业和建立有效的就业工作引导机制,是关系到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引导工作更是我们高校管理中的首要任务。
   本课题由2018年度东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繁荣计划(思政序列)课题《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就业引导工作机制研究——以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为例》资助,课题编号:dhsyh-dycx-201810
  参考文献:
  [1]池忠军.简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念及其模式架构[J]中国高教研究,2002,(05)
  [2]印梅,姚春雷.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02)
  [3]毛晓红.大学生就业潜能开发的主要思路与对策[J]吉林教育科学,2000,(07)
  [4]张月军,杨军.论就业指导与大学生主动就业[J]江苏高教,2000,(05)
  ①[美]Reardon,lenz,Sampson,Peterson.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侯志瑾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②多湖辉著,朱浩东译,人生计划的制定方法[M]商务印书馆,2001
  ③周济部长在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教育部通报,2003,(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53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