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黄丽萍
摘 要:信息化技术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得力助手,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让复杂的问题更加直观简单,还能营造灵活生动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从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入手,对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优化教学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数学教学;应用
數学学科是学习难度相对较大的一门学科,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抽象知识,如何让学生更简便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在积极思考的问题。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教学改革的推进,信息技术逐渐应用到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来辅助知识的讲解,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新颖生动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学质量在信息技术的融入下实现了明显的提升。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究竟有各种价值,又该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价值呢?以下做出解释。
一、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 辅助教学突破重难点
相较于其他学科,初中数学学科包含了许多比较抽象、复杂的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恰恰就是学习的重点内容,因此学生的学习难度也就更大一点。当我们在讲解这些重难点知识时,如果教师只是进行单纯地描述、解释,学生难以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形象,因而也难以真正听懂听透。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好可以帮助教师将复杂的内容、抽象的内容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的形式以更加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从而降低理解难度,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形象化地呈现数学知识,不仅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还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较于听老师的讲解,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被鲜艳的图片、灵动的视频动画所吸引,他们更愿意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去发现数学问题而不是被动地听讲,信息技术所营造出来的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因而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 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途径
(一)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总是干巴巴的为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的话,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兴趣也会逐渐被消磨掉,教师要想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保持浓厚的兴趣,就要改变知识灌输式的教学形式,多为学生创设形象有趣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好可以帮助教师完成教学情境的创设。
比如我们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示一段学校卖拉面的师傅拉面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师傅手中越拉越多的面条,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乘方的含义。比如我们在讲到“三角形的性质”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几张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比如拍照用的三脚架、高压电线支架、自行车车架、篮球架等等,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图片中各个物体共有的特点,思考如果把其中的三角形换成方形、圆形会怎么样,从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三角形更稳定的规律。再比如我们在学习“抛物线”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游乐园过山车的运动画面,或者配合音频,让学生观看潮起潮落的海浪视频,再引导学生联系抛物线的相关知识,学生就会发现原来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学生在观看多媒体中的图片、动画、视频时,他们的注意力牢牢地被吸引了过去,多媒体所创设的情境也让学生有了更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
(二) 进行直观演示,强化认知
以往教师在解释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或者数学规律的时候,总是需要借助挂图或者要在黑板上画出图示,这相较于教师单纯地用语言去描述、解释,当然要更能帮助学生理解,但是却存在教具不好携带、粉笔画图浪费时间等弊端,如果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演示的话,会更加立体形象,也更能够吸引学生。
比如在初中数学课上,我们会学习各种图形,要了解各种图形的发展变化,教师就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这个功能,来向学生展示图形的变化,比如我们在学习四边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一个基础点画出基本四边形,之后再经过拖拽变化,逐一向学生展示各个四边形的形状,让学生从图形变化中总结各种四边形的特点。另外,动态几何问题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经常考的考点,动点问题、平移、翻转问题等等,要想给学生讲清楚,就需要借助多媒体,展示动态几何的变化过程。像我们在研究各种点动和线动问题时,教师就可以提前做好课件,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特别是临界变化,要用鲜艳的颜色进行标注,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再比如我们在学习“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知识点时,就可以在大屏幕上画出一个△ABC和其内角A的平分线、BC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拖到鼠标移动点A,让学生观察△ABC和“三线”之间的变化关系。或者我们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应用”时,用多媒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演示点的坐标的确定过程和线的移动过程,等等,让学生在动态展示中增强认知,更好的突破学习上的重难点知识。
(三) 发挥多媒体优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目标,而且数学知识抽象性、逻辑性的特点也给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要多鼓励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实践,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可以为学生搭建起想象的框架,引发学生联想,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立体的、全方位的思维。
比如我们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滴水成线、钟表指针转动成面、硬币转动成体的动画,让学生从客观事物中抽象出点、线、面、体这些几何图形,学生思考的过程就是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再比如,我们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时,教师也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营造问题情境,像在学习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时,我们会借助一道轮船有无触礁可能的例题,教师就可以用几何画板用圆把触礁范围圈起来,将轮船的运动问题动态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问题的关键,从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又或者为了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还可以将例题改编成一题多解的形式,借助多媒体展示各种解法,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形成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 (四) 采取微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逐渐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之中。微课,就是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将对重点知识点的讲解录制成6~8分钟的微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掌握相关内容。數学学科的学习本身难度较大,面对复杂又枯燥的数学知识时,学生总是会表现出不是那么强烈的学习兴趣,而微课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对这种新型学习方式耳目一新,且在微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与体现,学生也更愿意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
比如我们可以将微课应用到课前预习环节。许多学生并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而如果不提前做好预习,课上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就会受到影响,为此教师可以将教学重难点知识,提前制作好微视频,让学生课前通过观看微视频完成自学。比如我们在学习“勾股定理”之前,教师就可以在微视频中先用勾股定理的相关背景知识作导入,吸引学生听下去的兴趣,再重点讲解勾股定理的定义、公式以及主要的应用,在微视频最后还要设置自学检测题,让学生总结自己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等,等到上课时,教师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教师再配以知识讲解和引导,最终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中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整个过程,学生都充分参与进来,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不管是学习热情还是学习自主性,都得到了有效培养。
(五)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总结与评价
教学总结和教学评价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学总结,总结整堂课所教学的内容,进行再一次的复习巩固。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让学生找出自身不足,还要给予学生更多的信心。以往在课堂总结环节,都是教师就整堂课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口述概括,如果课堂时间比较紧,教师甚至忽略了课堂总结,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教师需要预留出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对课上所学进行回顾,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比如在大屏幕上出示课堂教学内容的思维导图,让学生看着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梳理,或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出几道问题,让学生回顾所学进行回答,等等,这样的方式可以节省时间,大屏幕展示知识点也更方便学生补充笔记、查漏补缺。
而教学评价同样是教师需要提高重视的教学环节,以往教师总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知识掌握是否清楚等做出口头上的评价,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评价方式,比如教师可以将优秀学生的作业、试卷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其他同学观看,教师也可以以此为范本,为学生介绍如何才是规范的答题流程、干净整洁的卷面,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学习。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将每组学生的学习成果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学生可以相互对比相互交流。而且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大家面前展示出来,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努力学习之后的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总之,信息技术是教师得力的教辅工具,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使其与教学内容充分融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更加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形象化地解释数学知识与问题,从而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麻庭富,胡群华.新课标下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11).
[2]黄秀清.为学生的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J].科技资讯,2007(30).
[3]周会琴.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J].宁夏教育科研,2016(1).
[4]王汉姣.试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华少年,2019(7).
[5]李慧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考,201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37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