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语文学习阶段,阅读能力是决定学生成绩好坏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更是开发孩子天赋的保证。当然大量的阅读不可能在课内完成,课外阅读是提高小学生阅读量的关键,极大的弥补了课内教学环节阅读量低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创设氛围,激发课外阅读积极性;遴选读物,避免课外阅读盲目性;指导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开展活动,实现阅读的互动性”四个方面如何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习惯; 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8-053-002
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对课外阅读价值认识有偏差。上学后,受到部分老师的干预,形成看书只看教辅读物等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使得学生阅读面非常狭窄;其次,学生课外自觉阅读兴趣不浓。许多小学生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进行课外阅读的。再次,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不足。在阅读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查字典或思考,大多数学生喜欢“只是了解一下情节”,“一目十行,看过算过”,同时游戏、网络的冲击极大,导致部分学生对经典名著没有阅读兴趣。因而,阅读的兴趣就会日益淡漠,消失殆尽。
当然大量的阅读不可能在课内完成,课外阅读是提高小学生阅读量的关键,极大的弥补了课内教学环节阅读量低的问题。那么,如何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从而培养阅读习惯呢?
一、创设氛围,激发课外阅读积极性
要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首先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持续学习的强劲动力,是学生成为课外阅读主体的情感内驱。没有兴趣作动力支撑,学生很难从“爱玩好耍”的个性中走到阅读中来,即使外力强迫,其效果也是大打折扣的。所以,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是让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和教学首始。
而课外阅读氛围的创设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积极性则非常重要。因为阅读习惯和兴趣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养成,它需要一个过程,循序渐进。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更好的阅读习惯,为了让学生在家也能同时拥有好的阅读环境,可以进行家校合作。
比如我们可以充分借助语文平台,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多注重兴趣激发,以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还可以在课外给学生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阅读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阅读气氛,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交流欲望,使他们乐于阅读,善于阅读;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品读精品文,让优美语句和精彩的篇章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慢慢地,不自觉的就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说话、写作文中,他们有了成功的体验后,会更加爱读书。
而家庭的阅读氛围对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家长在家经常阅读,孩子也会跟着模仿,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渐渐爱上阅读。比如让孩子有属于自己独处的阅读空间;给孩子的书提供一个专门的小书架,有吸引力的书架配合开放式的摆放书籍更能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在家也可以放下手机找点时间跟孩子一起阅读。
二、遴选读物,避免课外阅读盲目性
对于阅读书目的选择一定要明确,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一般,要选择适合他们的阅读书籍,在内容上要适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在书籍的长短上也要控制,太多页码的书籍不适合小学生阅读,他们的注意力本就无法集中很长时间,一本很厚的书会让学生在心理上就不能接受,从而不想去阅读。在对小学生阅读书目的选择上一定要先简后繁、从易到难,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阅读是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多的乐趣,不要讓学生在阅读中失去兴趣,只为了阅读而阅读。对孩子阅读书籍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情况,不能听别人怎么说,或这本书的阅读有没有用,要以孩子的角度进行书籍的选择。在选择时可以《语文教学大纲》为参考,这里面的书籍都比较适合孩子阅读。家长在不清楚怎么选择书籍时还可以向教师寻求意见。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读书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先易后难地引荐一些适合孩子口味的书,让学生能自己从书本中找到快乐,感受书中主人公思想的变化,与主人公同喜同悲,从而调动学生读书的热情。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低中年级同学可读些童话、寓言故事,像《安徒生童话》《快乐王子》《稻草人》等;中高年级同学可读些科普读物、诗歌,甚至名家名篇,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窗边的小豆豆》《三国演义》《鲁滨逊漂流记》等。
利用课堂阅读,有意延伸。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课本选文往往只掀起阅读的冰山一角,这就需要教师为孩子链接一个文本的阅读群。在教学原著节选类文章时,鼓励去读整本作品,如:《三国演义》《西游记》《金波诗集》等;教学类比抽选例文时,鼓励其举一反三,类比连读,如《格林童话》《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读不同作者的同类作品,读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让阅读与课堂学习紧密相连,互补余济。
根据孩子的个性差异和爱好特长推荐读物。热情好动,刚毅胆大的孩子适合读情节曲折动人的传奇故事,如《鲁宾逊漂流记》《水浒传》;文静内向的读唯美平静,奇幻异彩的童话书《曹文轩童话故事集》;善思哲理的读寓言;喜诗乐赋的诵经典诗文如:《唐诗宋词》《金子美玲的诗歌》;富于逻辑思维的读谜语画册,脑筋急转。有字之书,无字之书,有声文字,无声文字都可以成为孩子的课外读物。总之,对上了眼,你才会相恋。
三、指导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
良好的阅读方法是学生顺利开展课外阅读的前提,也是学生获得阅读快乐的保证。很多学生不是不爱阅读,而是他们没有良好的阅读方法,不知道如何开展阅读,既不会选择阅读材料,也不会借助学习工具,更不知道如何抓住重点,破解难点。所以,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我们就应加强阅读方法授予,让学生有法可依,自然就不会在课外却步,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的示范阅读。教师有意识的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绘本故事、笑话、经典美文等读给孩子们听,引着他们去感受,去沉思,去讨论,去理解,去发问。老师一开始就让阅读活动以一种愉悦,充满趣味,富有吸引力的姿态走近学生,不仅教给阅读的方法,更体验阅读所带来的思维和快感。
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逐步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如:选读法、精读法、速度法、摘录批注法等。在阅读初期,可以让孩子通过绘本、诵读、复述、讲述等形式展示读书的收获,既可以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也可以掌握他们的阅读近况。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着阅读水平的提高,阅读量的增加,可以引导孩子采用圈点勾画,利用“采蜜本、寻美记、快乐加油站”等形式对好词、好句进行摘抄和积累。这样孩子对所读的内容便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选择。日积月累,也形成了自己的知识宝库。
四、开展活动,实现阅读的互动性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和收获,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开展各种比赛。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如开展讲故事比赛,评选“故事大王”;开展古诗文背诵比赛,评选“背诗大王”;举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评选优秀读书家庭等。
召开读书交流会。以班为单位或在全校召开读书交流会,让学生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还可复述或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断。更鼓励学生把讀书的成果用节目的形式表演出来,如:小品、相声、歌唱、舞蹈、课本剧等。
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要想有较大的提高,就必须多读书,读大本的书。为促进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保障读书的落实,举办学生读书笔记展览。让学生观摩,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对他们予以奖励。
制作手抄报。中高年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制作手抄报,内容可以是好书推荐、佳作摘录、读后感言、名著简介、作者简介等。让他们把读书的收获体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使他们体验收获的快乐,激发他们坚持大量的阅读,从而乐读、善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也就逐渐形成了。
当然,课外阅读也是这样,只有不断坚持,才能有效果,学生的兴趣也会在坚持中慢慢增强,这是一个长期过程,并不是短期就能实现的。而且在平时学习中,学生容易受到干扰,这时家长就要坚持原则,一定不能退让,只要有一天让孩子放松了,他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也会降低。学生平时的学习是比较忙,阅读相对于其他学习,显得微不足道。但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效果,一天十分钟坚持下来,其阅读量能达到惊人的程度,阅读水平也会显著提高。
总之,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学习很重要,学生的阅读量较少,阅读能力低,而小学的学习课程以语文为主,其他方面也会涉及阅读,所以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十分重要。在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注意书籍的选择、阅读的兴趣、阅读时间和阅读方法,只有这些都做到了,才能真正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桦洋,张相乐.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10
[2]潘枫.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教育现代化,2018/07
[3]卢熙.谈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与能力的培养,策略,西部素质教育,2017/21
[4]韩露.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小学生(中旬刊),2018/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50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