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金晓怡 张航 杭鲁滨

  摘要:在研究国内高校“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课程思政教学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立足本校具体情况,进行“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完成了必要性分析、建设内容设计、案例及文末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新工科;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2-0034-02
   一、“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由四部分内容组成:思政必修课为核心、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为骨干、综合素养课为拓展、专业课为渗透辐射。其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突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通;构建思政理论课程、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实现从“思政课程”主渠道育人向“课程思政”立体化育人的创造性转化。
  2010年6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被列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第一批试点学校。2010年12月,课程组申报的2010年度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立项课题“机械设计重点课程建设”成功获批,成为学校机械设计课程建设的新起点。在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启动阶段进行机械设计重点课程建设,使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2013年11月,建设后的“机械设计”课程获评2013年度“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院校均开设有“机械设计”课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机械设计”课程最先获评市级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进行“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将能为大量修读机械设计这门课程的本科生提供兼有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功能的优质教学资源,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导的同频共振。
  2018年,王利等针对目前《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革与探索[1]。同年,王利等针对目前《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通过课程教学过程改革,提出面向新时代的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强调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型高素质应用型工程人才。2018年,韩林从服务新工科建设的视角,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及师资队伍等三方面探讨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助推新工科建设。2018年,李艳等针对目前高校机械類专业课程在思政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以《机械控制工程》为例,论述机械类专业课程进行思政建设的对策和途径[2]。2018年,金晓怡等在研究国内外高校“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现状的基础上,立足本校具体情况,进行高校专业教师“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课程育人、工程育人、心理情感育人、文化育人”四位一体的高校专业教师“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模式[3],为研究课程思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目前国内缺少“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
  二、“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建设的具体内容
  1.教学队伍建设。以提升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教学内容建设。(1)增加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修订《机械设计》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2)挖掘并明确《机械设计》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元素,对新增的课程德育元素形成规范的文本框架,并完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3)采用教师讲授、案例学习、学生讨论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3.教学条件建设。(1)建设《机械设计》课程网站的“课程思政”模块。(2)完成3个包含设计方案与实施成果的《机械设计》课程思政改革案例。(3)制作3段《机械设计》课程体现“课程思政”核心要义的教学微视频,每个微视频15—20分钟,视频内容体系完整。
  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设。(1)教学方法建设方案。第一步:在现有《机械设计》课程传授过程中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对照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修订完善教学大纲,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办法,梳理课堂教学所有环节,深入挖掘《机械设计》课程的思政内涵。第二步:细化《机械设计》课程思政具体目标,制定高校工程类学科基础必修课的课程思政教学规范,编制高校工程类学科基础必修课课程思政教学指南。(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思政案例教学和体现“课程思政”核心要义的教学微视频;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将课程思政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三、“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建设的案例
  案例:“新工科”背景下《机械设计》课程中螺纹连接章节的课程思政。
  1.思政元素的无缝引入。(1)案例法,对比法,哲学思考(结合课程知识给出哲学螺旋式上升的清晰图像);(2)为课程教学引入新内容、新问题、新内容、新思考、新领域、新业态、新科学问题——与“新工科”结合。
  2.课程思政引导下的课程教学改革。从思政角度,重构融合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两门课程螺旋教学内容;从原理到结构到应用,与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政元素相结合,实现专业领域的机械改革;加强课程内容与思政的相关性,先于教材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研讨式授课教学手段。
  3.螺纹连接章节的思政元素。(1)历史,爱国,梦的原点(古代中国机械辉煌):地动仪机构(螺纹驱动机构);木牛马车,多足步行机构(螺纹驱动机构)。(2)螺旋式上升(中国梦回归及升华——大国重器):地震仿真仪器,振实器;多足步行机器人,月球车(国家大国重器)。(3)关于螺纹的哲学思考,与教学改革相结合。融合体系、融合教材、融合实践。
  4.本案例的特色。思政教育、机械设计融合;思政教育给予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教学改革的哲学思考,统一论;机械设计为思政教育提供应用平台,展现一幅清晰的螺纹上升蓝图;机械设计、机械原理螺纹课程体系融合教育,这种教育改革具有螺旋式上升(开始改革时)特点,能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实现中国梦。
  四、几点思考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专业课程定位于将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融入知识传授中,发挥渗透和辐射作用。在研究和实践课程思政时,要始终牢记其隐性教育的属性;无缝链接、基因式植入。巧妙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教育中的融入点,将价值观培育和塑造“基因式”植入所有课程,是课程思政能否达到预期成效的关键点。明确课程教学中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教育内容有机融合的专题名称和知识领域,是课程思政研究的主要内容。课程思政的教学规范。课程思政的教学规范应该包括:研究并建设专业课程育人教学规范;编制课程育人教学指南;制定课程育人教学评价标准;教学成效。明确教学成效与课程德育目标设定的契合度,做到可观察、可评估,让学生有获得感。
  参考文献:
  [1]王利,杨斌.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8,(12):260-261.
  [2]李艳,何勇,徐洋.高校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232.
  [3]金晓怡,韩丽华,周玉凤,王雁.高校专业教师“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38):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39900.htm